RAROC与商业银行绩效评估

时间:2022-08-17 01:30:52

RAROC与商业银行绩效评估

摘要:RAROC作为一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估的新方式,在过去30年时间中逐步为欧美主要银行所接纳。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并且从微观评估,不同产品线和机构之间绩效比较和资本监管三个角度对其在银行绩效评估方面的重大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另外本文在结论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采用RAROC体系的前景,并指出了其本身存在的某些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RAROC,商业银行,绩效评估,风险管理

1、背景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现代商业银行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必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并且以一定的绩效考核方式定期的对自身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进行检验。然而,和一般的工商企业十分不同的是,银行经营有着自己的特点:(1)银行的自有资本相对于总资产远小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具有较高的杠杆率(2)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这已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具体而言,根据baselⅡ的表述,包括了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等风险。而第一点又大大的放大了了第二点中的各种风险。这些特点导致了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分析必然具有十分不同的着眼点,必须十分重视对风险的测度,然而这一认识的形成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翻开近现代银行管理史料,我们可以发现银行绩效评价方式经历了从单纯强调规模到强调盈利率再到注重风险的嬗变,不妨以美国为例作一简要的梳理,在近代,具体的说从19世纪中后期到二战前,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对银行的规模十分强调,不遗余力的增加银行的资本规模,也就是将银行“做大”,虽然这种对规模的单纯追求在现在看来可能是没有效率的,但在当时这种经营策略确有合理之处(1)这段时期正式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各行业都存在巨大的信贷需求,且违约率风险较低,虽然经历了多次的金融危机,但像花旗这样的资本雄厚的大银行总能涉险过关,并能转危为机,吸收那些“在坏天气里冲进屋子避雨”的存款来继续壮大自己(2)在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之前,不存在现在所谓的最后贷款人,但由于纽约特殊的金融中心地位,当危机发生时像花旗这样的纽约大银行就有某种道义上的责任来进行援助,主要是提供流动性,而这种责任必须以雄厚资本作为后盾。(3)19世纪末欧洲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资本的成本很低。这些因素证明规模本身就是一个银行经营好坏的最直观的体现。

二战后,西方商业银行普遍放弃了对规模的片面追求,转而运用财务指标分析经营绩效,尤其是运用杜邦模型,其核心是净资产收益率(ROA)。财务指标分析和之前的规模绩效考核的差异是显然的,由于是比率分析,它更注重资金的运用效率,此外它的信息来源是上市银行的公开的财务信息,可靠且易于取得,并且计算简便且便于比较。财务指标分析的兴起,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条:(1)随着各国央行制度的完善,商业银行储存大量超额资本的必要性减低(2)随着战后直接融资市场迅速发展,资本成为既昂贵又有限的资源,脱媒现象出现,银行必须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3)股东价值革命的兴起使得银行越来越重视其自身的价值创造。

然而,财务指标分析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首先是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基于账面价值,是静态的,难以刻画显示中的不确定性。与此相伴而生的是银行盈利和风险在时间上的错配。随着5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理论对风险认识的不断加深,财务指标越来越不能满足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要求,人们呼唤一种能将风险包容进去的新的绩效评估方法,在这个背景下RAROC应运而生了。

2、RAROC:概念与内涵

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概念最早是由信孚银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自它问世之后,逐渐各大金融机构的追捧和采用①,近年来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纷纷开发了符合自身特点的RORAC模型。RAROC的基本公式可以写成RAROC=[r×A-i×D-EL×A-oc×A]/k其中r×A代表银行风险暴露资产的收益,I×D代表银行负债的成本,EL代表预期损失,oc代表操作成本,而k,也是这个公式中最重要的要素,代表经济资本。让我们分别分析这个比值的分子与分母,分子中的负债成本和风险暴露资产的收益率是可以比较容易从当期数据推算出来,而预期损失率El由于具有比较良好的统计性质,可以从银行的历史交易数据中推算出来,稍显困难的是操作风险的计量,总的来说,分子的计量还是比较容易的。分母上所谓的经济资本,根据klaassen(1999)的定义,是银行在一定时点上,在一定的置信区间下,对将来一段时间开能出现的最严重的资本减少量的估算,事实上是对无法预期损失的估计。

RAROC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就是在银行绩效评估中考虑了风险的因素,或者更准确的说,更细致的分析了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影响。传统上银行也要为贷款准备损失拨备,但是这种拨备并没有像RAROC的分母K一样区分两种风险,而这两种风险计量方法是不同的,这造成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是拨备计量的不准确性②。当然不是说基于经济资本估算值一定是准确的,只是理论上应该有较高的准确率,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银行市场上往往就是决定性的。此外拨备的决定往往比较随意,常常出现银行管理层为了粉饰当年的财报而人为的调整拨备的情况,反观RAROC,由于模型的相对固定,从而使风险资本(K)的估计较为稳定。

3、RAROC法在绩效评估和资本配置中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简要介绍,我们已经对RAROC法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点做了总体的描述,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这种绩效评估方法在绩效评估中的实践。

3.1微观评估

传统的基于财务报表的评估活动是建立在总行层面上,内部评估可能到达分行层面,但是无法再深入下去,而基于RAROC法的评估活动可以对1)总行层面2)分支行层面3)各产品线4)客户经理层面5)单个客户或单笔业务做完整的考察,不过考察的越精细,对银行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高,事实上第(5)点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银行追求微观评价的最主要推动力量是实现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即对每个银行业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据此确定薪酬水平,这里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银行管理层根据RAROC制定的考核标准可能和客户经理产生激励不相容,从而银行经理有动力隐瞒客户或者交易的真实信息——比如隐瞒不利于贷款客户的信用信息——来获得更高的绩效评定和收入,针对这种情况,stoughton and zechner(2007)引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工/具,以EVA为目标函数,提出来在银行高管和客户经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约束下,如何运用RAROC指标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3.2不同产品线、机构间绩效比较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迅速扩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空前发展,其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并在西方大型商业银行中跃升为主导业务之一③,然而伴随着这种发展的是对这些业务绩效评估方法发展的相对滞后。商业银行在每个财务期间开始的时候都要根据上一期各类业务的盈利表现来决定资本的配置(capital allocation),然而不同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从质到量都有很大区别,这就意味简单的运用财务数据来进行各个产品线之间的比较可能产生偏误,从而呼唤一种能在风险调整基础上对个中业务进行测算的新方法。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90年代中期开发的模型的基本思路就是先用历史数据计算出所谓经济利润和资本期望成本,再计算风险调整收益RAROC。

RAROC=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资本期望成本(capitalcharge)(1)

银行分别计算每条产品线的风险调整收益率,并进行比较,并在有较高风险调整收益率的产品线上配置更多的成本,或者增加配置资本的增长率。最终的目标是使每条产品线上的(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单位风险收益一致,即RAROC1=RAROC2=……=RAROCn,符合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中收益最大化的基本理论。这也意味着对风险更高或者杠杆率更高的业务,应但给予更多的资本配置,比如有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就要求配置比一般业务配置更多的资本,以覆盖该项业务的风险敞口。此外,对于风险调整收益率还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事后”(ex-post)的评价,并允许在表外业务和传统业务之间进行比较,从而实施激励和实现资本最优配置,从而实现了本节开头提出的目标。

3.3资本充足率监管

一个基于RAROC的视角有关绩效评价信息的使用者并非仅限于管理层,大量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包括银行监管当局、央行、借款人和投资者迫切的需要这些信息支持各自的决策,因此传统上把有关绩效评价的分析局限于机构内部是不全面的。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整个经济系统具有巨大的外部性,纵观20世纪的历次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经营失败尤其是流动性危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银行的破产和被接管成为几乎每次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73年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但直到1988年7月通过的《巴塞尔报告》才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确立了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分类,权重和资本充足率的标准⑤。对比前文中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含义,我们不难发现资本充足率公式的分母即风险加权资本实际上可以视为经济资本的一个比较简化的形式:在考虑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模型,首先将银行的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一直以符合BASEL协议要求的形式留存在银行内部作为保持资本充足率的准备金,记为A',由于这部分资产不产生利润,银行都会选择最小化这部分资产,从而有

符号含义见第二节,注意分子中操作风险一项消失了,是因为我们在这里假定RWA覆盖了所有风险。至此不难从(2)推导出只有当R×A-i×D-EL×A>RWA×8%×h时RAROC才能取到正值。那么,我们不妨这样理解,A'事实上是监管当局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最低要求,如果连这个要求都实现不了,那么监管当局就会预期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可能出现流动性困难或者信用风险,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威胁,而这是监管者所不能容忍的,A'也提供了一个持续经营所需必要利润的下限。

4、结论

正如上文分析的,RORAC在其过去三十年时间里逐步得到欧美主要大银行的广泛应用,而这一点放在更大的宏观背景下,是源于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整体性改变:过去三十年,欧美发达市场国家逐步放弃了对利率的严格管制(比如美国放弃了Q条款),并逐步放开了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这造成了银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而伴随着现代金融风险理论的日臻完善,像RAROC,经济资本(EC)乃至于Var这样的标准应运而生。当我们把眼光投回当下的中国银行业,就会发现历史是如何的相似,同样是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同样是各类所有制的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整个市场却还停留在拉存款,抢客户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可以预料RAROC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当然RAROC理论及其在银行业的实践还远远谈不上尽善尽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欧美众多应用RAROC体系及其它先进风险管理工具的大银行仍然遭受到重大的损失,有的甚至难逃破产厄运。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上源于3.1节中所分析的“激励不相容”现象,由于RAROC的实施具有“弹性”,那么银行的管理层就有动力去低估风险,并表现为高估RAROC值和人为的抬高资本充足率,而他们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资产证券化和各类金融创新,这就造成了所谓的“监管资本套利”(Jones 2000)。当全行业都这么做时,泡沫的产生就是不可避免的。要想避免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对RAROC的计量方法和实施过程作出调整,以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必须对RORAC和类RAROC指标,尤其是对作为资本监管要求的指标的弹性作出一定的限制,使其成为具有普遍性和可比性的行业标准,这需要理论界,银行实务界和以各国银监部门为代表的监管当局作出更大的努力。(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注解

①Brannan et al(2002)调查了41家大型国际银行,发现其中32家采用RAROC配置资本或者进行资本配置

②今年来有学者受数据获得渠道所限在进行有关RAROC方法研究时直接用呆账准备数据作为经济资本的估计值,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如郑鸣(2007)

③1986年12月对美国14111家银行进行的统计就表明,表外项目已经占这些银行总资产的85%,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这一比例肯定会继续提高

④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在《美国货币史》中认为美洲银行的倒闭(1930)是导致1930年银行恐慌最重要的原因,而后者严重的降低了美联储体系的威信,成为之后经济大萧条的重要诱因

⑤黄达《金融学》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文·.花旗银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1

[2]彭建刚、周行健.经济资本新进展[EB].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郑鸣.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7(2):42-47.

[4]klaassen and van Eeghen Economic Capital[M] London : Elsevier , 2009

上一篇:日本著名商标汉译过程中的信息取舍问题 下一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方式: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