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探

时间:2022-08-17 01:19:12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探

摘 要: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从“重整教学目标、重整教学程序、重整成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就业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88-02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无疑为中等职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再次发出了起跑令。在这种全新的职教理念的指导下,探索一种全新的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职教工作的首要任务。

现代教育学普遍认为:教学模式指称的是那些特定的系统性教学理论的应用化、程序化和操作化,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理论的应用形态,也是一种应用化的具有特定程序,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操作的教学理论。

将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学理论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那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重整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总是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出发,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而教学结果的优劣,最终也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因此,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高度的关注。

正如船儿远航,离不开指南针。那么,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的操作和运用,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

“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的重整应将其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知目标的确定

该目标主要涉及到在教师传道授业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掌握及综合应用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依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知识做出不同的认知要求。

这在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用得最广泛的。

1.2 情感目标的确定

情感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中的非智力因素部分。该目标主要涉及到在学生的认知的过程中,助其端正职业态度,讲究职业原则,培养对相关专业课的浓厚兴趣。使其具有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职业竞争意识等等。

情感目标的确定在整个教学目标的重整过程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没有了它,我们的教学目标如空中楼阁;没有了它,我们培养出来就是没有“情感意识”的机器。

1.3 操作技能目标的确定

该目标主要是涉及到学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能否重复模仿教师已经展现过的动作,或者是否能独立完成该动作,或者是否能创造性的完成该动作。

操作技能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以上两个目标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加之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才能使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最佳的效果。

2 重整教学程序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整个教学程序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那么教学程序的重整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

2.1 课前准备的多元化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的运行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

众所周知,课前准备就是备课。那么备课,是不是就仅仅局限于写教案呢?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对有心志、有技能的职业人才的培养,课前准备只局限于写教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备。

2.1.1 备教材

这里所说的教材是指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备教材是指教师必须从认知程度上达到懂透、理解和运用,对内容要紧抓三个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与时俱进,对于如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应不断的换脑、洗脑,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体系,故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增补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和新成果。

2.1.2 备学生

这里所说的学生,即“被教育的对象。为了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方说: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特长、性格、气质类型、基础知识状况、技能状况等等),以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2.1.3 备教具

21世纪,信息时代,教学过程中对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样化。小到彩色卡片的手工制作,大到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都能给我们的课堂灌注新的色彩和增添时代的气息。但教具的使用必须依据教材、学生、教法的需要,切勿滥用,喧宾夺主,起反作用。

2.1.4 备教室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室的设计是非常庄重和严肃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以组的形式排坐在下。这样的“田字格”从视觉和心理上造成了教师威严不可侵犯,阻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课桌的整齐摆放,使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也不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

因此,在不影响教学设备摆放的前提条件下,可打破常规,以非正式编排座位的方式,将学生的座位根据实际教学操作的需要组合在一起,排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从学生心理的角度上来说,民主、和谐、积极、友好的课堂环境,可以缓解学习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压力,更便于学生进行适当职业角色定位和职业角色转换。

比如:本次课要进行的是成果交流展示,那么我们可以将教室课桌摆成V字形(如图1),以便在展示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面对面的零距离的交流氛围,这样会使我们的展示者更加容易角色定位,听者会更加的认真,学习气氛更加浓烈。

2.2 下达学习任务书

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虫。他们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灵活的学以致用。我们的职业教育更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教师必须学会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给每一位学生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田,让他们包干到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播下希望的种子,去收获希望,去感受收获的快乐。

那么,这样做就必须考虑到两个问题。

2.2.1 怎样下达任务

任务的下达首先必须明确此次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即:前面提到的给学生责任田)?有那些现行可用的学习材料,和辅助材料?明确任务执行的方式和过程,是个人思考还是集体讨论,还是先个人思考一段时间在进行集体讨论?与次同时,教师在下达任务的时候必须给出相应的提示性问题和较难的思考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动脑。

此外,对于整个任务的执行和操作必须给出一定时间限制,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

2.2.2 师生的角色互换

有了责任田,就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学生就会自己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此时我们的教学就由“老师的讲”变成了“学生的做”。所以,在这里就存在着课堂角色定位和转换的问题。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主动方),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被动方),而此时我们得把学生变为知识的探索者,把老师变为辅导者和引路人,甚至在有必要的时刻,要为学生呐喊和助威并给他们勇气和自信心,成为学生的“粉丝团”。这就是我们“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所特有的。

2.3 成果展示与交流

资源可用于共享。可喜可贺的学习成果,更应该拿出来交流和展示。这是整个操作过程中最美好的时光。

成果展示,即是一个演说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层学习的过程,更是互相竞争的过程。对于演示者本人来说,这是最兴奋、最为紧张的时刻,因为他不仅要表达流畅、口齿清晰的传达出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用自己的优势与别的团队进行比拼。而对于听者来说,他是评判员,更是接受挑战者,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兄弟团队的作品,并吸取其精华,是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因此,成果展示是一个综合素质大比拼,它教会学生树立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胆量等等。

3 重整成果评价

这里的成果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褒贬的过程。对于此过程,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心的问题学生。所以具体操作时应该是多褒少贬,做到不打消学生热情和自信心。

正确的评价可从两方面入手。

(1)就其成果展示过程而言:态度是否端正,语音是否标准,说话是否语无伦次,有无面部表情、身势语?有开头语和结束语吗?是否有不良的口头禅?等等,都是对说的本身的一种中肯的评价。如果学生存在以上的一些毛病,作为老师应该予以及时的纠正;如果没有明显的缺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表扬,助其增加自信心,并鼓励其再接再厉。

(2)就其成果展示内容而言: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成果及作品中找出闪光点,进行表扬,如有缺陷和不妥,可通过正确的引导,间接的将学生的知识性的错误委婉的指出。切记:语言不可过激,更不能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指出其错误,因为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伤其自尊心,是不正确的评价方式。

4 结语

只有正确的引导,中肯的评说和表扬,我们才有可能再一次激起学生再次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一个良性大循环。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扶阳法在调摄护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