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站在Web前端开发的十字路口

时间:2022-08-17 01:11:12

HTML5:站在Web前端开发的十字路口

用“太热闹”来形容HTML 5也许并不为过,用“集千宠万爱于一身”来比喻HTML 5也毫不夸张。当前,无论是IE、Chrome、Firefox、Opera这些浏览器大佬,还是移动巨头苹果,都将绣球抛给了HTML 5,HTML5时代真的已经来临?还是站在Web前端开发的十字路口?

Flash投降

近十多年来,Flash一直是网页展示多媒体内容的标准格式,也是Adobe公司除PhotoShop等产品以外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Flas曾经风靡一时,用Flash制作的网络广告至今还随处可见,而上传到众多视频网站的视频,早期绝大多数也都是Flash格式。

Flash技术的兴起源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浏览器大战。当时,网景和微软都凭借各自的浏览器争夺市场,但激烈的竞争却导致网络内容商遭遇了不同浏览器间的兼容问题。于是,为超越对手,网景和微软都在浏览器中整合了专有技术,“扩展”了原有的技术标准,以便让网站在终端用户面前显得有所不同,结果造成了各个浏览器中的显示效果不一,给网站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了困惑。

这一困惑却让一家名为Macromedia的公司发现了机遇,开发了Flash并被Adobe公司所收购。Flash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一个统一解决方案的面貌出现,被广泛应用在网页和网络多媒体制作,使网页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是单调的不同粗细、不同大小的文字或图片,在当时鲜有能与Flash匹敌的同类技术。

但技术的洪流总是滚滚向前,十多年之后,当移动设备成为上网和娱乐的主流设备时,Flash的问题开始变得越发严重,太耗电的问题使得手机和平板电脑没有足够的电力续航。另外,Flash还占用太多移动设备内存资源。于是,Adobe公司无奈宣布放弃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对Flash的支持,将不会再对此投入任何资源。

于是,那些需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话语权的大公司们开始蠢蠢欲动,寻找Flash的接班人。2010年2月起,随着iPad的推出,苹果率先宣布了Flash在移动设备上的“死刑”,转而支持新的网页格式,紧随其后的是Google和微软,Chrome浏览器全面转向新的网页格式,甚至专门推出采用新技术的网页程序商店。在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浏览器界面中,也不会再支持那些需要安装特定插件才能运行的技术,包括Flash。

这些大佬们共同将新的支持对象指向了HTML5,随着Adobe在移动设备上对Flash的主动放弃,甚至连Adobe自己都推出了基于HTML5的开发工具“Edge”,HTML5离成为未来网页新标准的那一天已越来越近。“Flash是一个插件,用以弥补HTML4在视频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不足,相比较而言HTML5是一套完整的网页语言,随着HTML5的不断更新,网页富媒体处理和对硬件调用能力的不断增强,HTML5技术迟早会取代Flash。”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Web前端开发的十字路口

HTML标准自1999年12月 4.01版本 后,后继的 HTML 5 和其他标准均被束之高阁,为推动Web标准化的发展,一些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名为“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Web 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WHATWG) 的组织。HTML5草案的前身名为 Web Applications 1.0,于2004年由WHATWG提出并在2007年被 W3C 接纳,成立了新的 HTML 工作团队。

HTML 5 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最引人注意的两大特点在于强化了 Web 网页的表现性能和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 Web 应用功能。对于国内的开发市场而言,HTML5有着深远的意义。App Store和安卓市场在美国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付费市场,而中国的应用商店目前还没有盈利模式。因此,网页应用的开发者从某种程度上通过HTML5可不需要依托应用商店来代替收费,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完全可借助第三方支付完成交易。

较之上一代HTML标准,HTML5为开发者们提供了完整的平台,不需要借助任何插件,除最基础的音频和视频以外,还支持更多交互功能以及多线程处理等全新特征。这些特征在理论上使浏览器成为了一种通用的计算平台,即用户无需离开浏览器就能完成一切任务。不但如此,消费者还可访问以远程方式存储在“云”中的各种内容,且不受位置和设备的限制。

开发者对HTML5可跨平台开发的优点也大为追捧,意味着可利用这一技术为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开发完全兼容的产品,而不用专门针对特定硬件或在线商店进行修改。无论是苹果iOS、Google Android还是微软Windows Phone,甚至是黑莓手机操作系统也无妨,用户只要打开浏览器就能使用程序,这使得开发者们可在最大范围内推广自己的产品。

正是这些特征,使在网页上实现大型程序的复杂效果成为了可能。因此,HTML5不仅有利于开发,也有利于维护。关键在于HTML5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表现得比Flash更高效、更节省电力。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曾提到,用Flash观看视频的耗电量几乎是用HTML5观看视频的两倍。

不过,即使目前HTML 5的优点正在被很多公司、组织和个人大吹大擂,但Web前端开发者不能不静下心来沉思,原因在于各大浏览器对HTML 5的支持良莠不齐,且移动互联网领域原本就是一个标准不统一的行业,HTML 5自身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一个Web前端开发的十字路口正在形成。

浏览器,准备好了吗?

和很多重要的应用技术一样,HTML5在普及和应用前总要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积累期。HTML5技术新标准自2008年第一版标准推出以来已沉寂了3年,但始终没有一个最终标准,这是HTML5不能被广泛应用的最大原因,甚至业内有人表示这套标准在2022年才会最终敲定,不过有了苹果、谷歌等大佬的推动,可能这一时间将被大大提前。

苹果Safari浏览器一经推出后,乔布斯就宣布只支持HTML5,将Flash技术拒之门外。在PC领域,谷歌Chrome浏览器对HTML5支持最为出色,影响力最大,此外微软也宣布将支持HTML5技术,而IE这个PC浏览器的王者加入无疑会使HTML5这团火烧得更旺。由此可见,虽然这项属于“未来”的技术还没有一项真正成文的标准,但是思想却已经走在了标准前面。

目前,移动互联网正经历着和PC互联网相同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0年到2004年是第一个阶段,一切以浏览器为中心,应用也很简单;第二个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7年,PC上应用软件开始大行其道;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今天,90%的流量通过浏览器。HTML5将使得用户的浏览器使用习惯延伸到移动终端,而这也会彻底改变移动应用的市场格局,作为网页通用入口的手机浏览器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浏览器本身是一款应用,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这款应用一直被当作是文字内容的入口。随着各种网站独立客户端的出现,这种内容入口的作用又被大大削弱了。此时,HTML5从某种意义来说拯救了手机浏览器,不仅让许多应用可以回归于网页,更可能将功能扩大化,在手机网页上呈现更为多样的富媒体形式。此外,造成浏览器大翻盘的原因首先是电脑上装了太多软件,爆发安全问题,其次是第三方应用需要开发的标准化,无法为所有软件独立开发插件;最后一个原因是浏览器整合能力的提升。

由于HTML5的发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浏览器的厂商支持的力度也不尽相同。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将推动HTML5的发展,通过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的深度结合,使摩托罗拉可能会在Android的平台上产生新的升级,也可能会直接把Chrome浏览器捆绑在摩托罗拉的手机,那么HTML5的应用会迅速地爆发,因为谷歌的Chrome是所有浏览器中最勇于创新的,走在了HTML5技术应用的最前面。业内人士表示,浏览器是与生俱来跑网页的,随着HTML5的出现,现在浏览器要加强跑应用的能力了。HTML5的到来将为手机浏览器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将会成为手机浏览器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的关键因素。

后HTML5时代:原生应用VS网页应用

“原生应用和网页应用未来也许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网页应用可以套一个壳而变成独立App的形态,原生应用中的一个按钮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许点进就是一个网站的链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原生应用现阶段仍然占市场的统治地位,从用户的角度,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用户很难在几十万的应用程序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显然这种需求仅凭应用商店那几十个推荐位是远远无法满足的。这是由原生应用本身的封闭性造成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是一个围墙,由于搜索引擎看不到里面的数据,因此不能做到精确的搜索。只有网页才能做到精确的搜索,因为Web是一个基于网页语言开发的开放标准。

HTML5技术对软件开发者的最大吸引力来自于网页应用的跨平台性,不仅如此,HTML5语言相比较原生应用的技术门槛更低。网页应用对于用户最大的便利是无需下载,不用安装,所有数据都在“云”端。由于HTML5的应用是跨平台的,因此从理论上用户在家中PC上玩游戏,只要按下暂停键,就可在地铁上用手机接着玩,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即便有如此多的好处,原生应用也不见得一定会被网页应用所取代,至少现阶段HTML5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满足开发者对效果的追求,原生应用的运行速度和使用感受依然比网页应用要好。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是原生应用可以调用手机设备的硬件,而网页应用却无法做到。

“不管是原生应用还是网页应用,关键的问题是运行在系统还是浏览器中,不同的应用适用于不同的形式,那些联网性的应用长期来看一定会跑在浏览器上。”业内人士表示,HTML5将使得Adobe Flash技术显得很多余,因为HTML5的开放,Web标准提供了除Flash之外的富媒体网络内容方法。但也有另一些业内人士表示,HTML5的缺点很明显,特别是由于其目前仍处于草案阶段,浏览器兼容性差,而且开发模式单一,目前基本只靠记事本开发。相比之下,Flash的优点在于普及率高,而且依靠多年的积累,众多设计人员和开发者集中在Flash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可以提供有效的开发方案。

对于消费者而言,以 Web 为中心象征着朝向真正的“智能”设备迈出的重要一步,“智能”设备能够在任何地方提供同样简单、相关和个性化的体验。消费者行为的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电信、媒体、技术乃至广告等诸多行业的经济法则。在一个内容无处不在的世界里,操作系统与 Web 浏览器对制作并分发软件和应用的相对重要性也在变化,这对后来跟进的参与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演出开始了!”历史总是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轮回。而现在,正是新一代登场亮相的时间。

上一篇:山牡泽牡:信息数据的“物流规划师” 下一篇:专用数字对讲机技术与频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