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管理增效益 强化经营谋发展

时间:2022-08-17 12:46:43

依托管理增效益 强化经营谋发展

许昌市农信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近几年,在省联社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人行、银监局等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创新贷款方式,为辖区内各类经济实体提供优质、快捷的信贷服务,全力支持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达到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和信用社受益的目的。

一、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自身实力,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全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实行绩效工资,调动了全辖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基础工资的基础上,外加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实现好干好得,多劳多得,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强化责任管理,推行了“风险问责制”。为确保信贷、财务等各方面合规经营,全市农信社推行了“风险问责制”,让全体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违规违纪情况明显减少,贷款到期收回率明显上升,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三是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形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推行礼仪规范文明服务,统一规范了职工的服装、举止、言行、仪表等:积极开展真心、诚心、爱心、专心、用心“五心”服务,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树立风险意识,提高信贷管理能力。一方面规范信贷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新的不良贷款增加。通过组织信贷管理培训、规范贷款合同文本、加强三查制度的监督落实以及大额贷款风险控制等,保证了新增贷款数量。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信贷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建立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制。首先是加大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力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和管理责任追究制,严肃处理放贷工作中不负责任、违规放贷、以贷谋私的行为,对于新增贷款实行定期“回头看”,坚决杜绝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其次,建立恶意逃废债务黑名单,及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并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和有关商业银行协助,对赖账单位实现全面制裁。今年前8个月,按照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划分,全市农信社不良贷款14.92亿元,较上年减少2.59亿元,不良贷款占比12.63%,较年初下降5.9%。

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三防一保”工作。一是加大稽核监督工作力度,在做好序时稽核基础上,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盈亏真实性及信贷管理等十几项工作进行了专项稽核,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从而规范了经营行为。二是强化了“三防一保”工作。加大了对全市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双人临柜、营业网点的检查力度,加强了法制教育和防范意识教育,推行安全设施硬件建设,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有了新提高。三是狠抓案件防范和查处工作,扎实开展十万元以上贷款检查、180个风险点检查、案件治理回头看等专项检查活动,树立了依法合规、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

二、以创新为动力,明确责任,努力增收节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找准市场定位,优化信贷投向。以政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在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和经营形势的基础上,将农信社业务发展与全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了“客户营销机制”和“主动退出机制”。建立项目库,对纳入项目库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效益最大化、风险最低化的标准,根据各县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要求,依照产业发展前景和市场规律,明确了贷款营销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有针对性地支持了一批农业项目和工业、商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评选活动,对获得信用村、信用户称号的村镇及个人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期限放宽”的政策,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目前,全市农信社已经评定信用户82200户,评定信用村85个,信用乡镇2个。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人民银行及广大农民的好评,今年4月份,许昌市还被评为“部级金融生态城市”。

积极探索担保机制,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扩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移动产和不动产抵(质)押贷款范围,开展仓单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探索开办经济林权、养殖水面、矿权等有效抵押方式。规范发展以股权、仓单、人寿单等权利质押贷款。

创新信贷服务,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支农工作中注重发挥农村信用社机构点多面广、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以小额农贷营销为重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内容和方式,开辟了一条支农“绿色通道”。一是解放思想,创新支农意识。以“两大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扩大延伸支农服务领域,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引导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树立“现代农业”意识,实现从“小三农”到“大三农”的转变,达到“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目的。二是适时开展“三送四支持三服务”活动。为广大农户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支持巾帼妇女创业、支持青年创业、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做到机关为基层信用社服务,基层信用社为经营一线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三是加强了对信贷员日常工作的监督。例如,鄢陵县联社推出了客户经理“民情日记”活动,统一订购“民情日记本“,分发到各客户经理手中,要求他们把每天下乡调查的情况,按村按户详细记录。把群众的困难、意见、要求反映上来。四是推出贷款新品种,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各联社还为客户提供现金供应、票据结算、贷款办理、信息咨询等综合性金融“套餐”服务,不仅使联系农户的金融纽带得以拓宽,而且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拓了信贷服务领域,惠泽千家万户。五是建立信贷回访制,倾听客户心声。各联社领导班子深入到基层,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进行审批贷款回访;根据反馈信息,各联社科学调整部分服务项目,使农信支农服务更加完善。

明确责任,强化收息,做到应收尽收。一是实行贷款“包放、包收、包效益”责任制,贷款收回情况与信贷员的自身利益挂钩。通过信贷人员的跟进回访工作,农信社能及时了解到农户贷款使用的真实情况,对潜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采取措施化解贷款风险,减少农民生产损失,提高贷款使用收益。二是对信贷员进行稽核监督和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为规范贷款能按期收回,增强信贷人员的责任感,并严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农信社实行不良贷款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违规造成不良贷款的当事人予以经济处罚。三是贷款利息无论金额大小,实行按月收息,做到应收尽收。全市农信社贷款到期现金收回率52.1%。百元收息率6.53%o

加强财务管理,多方增加效益。市农信社广泛开展“节约型”单位和“节约型”员工思想教育,在费用控制上遵循“业务费用实行比例控制,个人费用实行绩效考核包干,管理费用确保基本运行”的原则,对基层社费用管理实行“定额控制、包干使用、审计监督”的管理办法,有效地遏制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如鄢陵联社前8个月,实现各项收入1.7亿元,资产利润率为2.97%,资本利润率达99.12%,两项指标在全市农信系统居第一位:综合费用率仅为17.92%:实现经营利润8920万元。

三、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己任,不断加大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

信用工程,帮农致富。为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许昌市农信社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依托“阳光信贷工程”和“农村信用工程”两大工程建设,在各自辖区范围内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通过强化贷款营销,大力宣传信用社信贷政策,宣传农户贷款的种类、利率、发放范围和办贷程序,以加深农户与信用社的感情联系。

创业贷款,助农发家。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许昌市农信社把扶持下岗职工创业就业、大学生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着力点,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的优惠的同时,不断简化贷款手续,创新担保方式,支持创业者从事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发展生产。对申请创业贷款实行“两优先”、“三到位”,即优先调查办理,资金优先安排发放;解放思想,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协同配合,做到宣传到位;调查落实,做到资金发放到位。

转变观念,打造“农”字名片。2008年年初,许昌市农信社就提出“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资金扶持计划,在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基础上,重点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特色的优质专用粮、优质畜禽产品、优质花木、优质中药材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通过“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的三送活动,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培育和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实现了以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目前,襄城县的烟叶种植、鄢陵县的花木种植、禹州市的中药材、长葛市的蜂产品加工、许昌县的豆制品加工,已成为享誉内外的一张张特色鲜明的名片。

上一篇:人物篇:数风流人物 还看漯河 下一篇:响彻黄帝故里的支农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