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变成“人来疯”谁之过

时间:2022-08-17 12:20:59

2008年6月15日中午,纺织女工李丽家里来了客人。客人的到来,让她6岁的儿子乐乐很是兴奋,乐乐的奶奶怕孙子的闹腾打扰到客人,引起客人的不快,就不顾乐乐的抗议,将乐乐哄到卧室让他独自玩耍。下午2时,酒足饭饱,宾主尽兴后,当李丽送走客人,想起乐乐时,却发现乐乐倒在卧室的地上,昏迷不醒。看着乐乐的手腕处汩汩往外涌的鲜血,李丽不知所措,呆愣了几秒钟后,才惊慌地给120打电话。经过紧张抢救,失血过多的乐乐终于转危为安。

乐乐被抢救过来,人们都松了口气,但人们却弄不明白,一个年仅6岁的小儿,怎么会自寻短见?是悲观厌世,还是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近日,笔者采访了这场闹剧后让人警醒的故事。

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孩子

今年32岁的李丽,大专毕业后,应聘到山东临沂市一家纺织企业工作。2000年与同厂工人林强相爱并组成家庭。2002年4月,李丽给林强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林乐。乐乐的出生,给三代单传的林强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作为家中老小的林强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三个已出嫁的姐姐,都住在近郊的农村,而刚结婚尚无一定经济实力独自在城里买房的林强,结婚后,自然而然地就住在了老家的四合院里。他的三个姐姐虽然嫁了人,但婆家离娘家很近,隔三差五都会回娘家看看。

乐乐的出生,在给这个家庭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乐乐得到了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宠爱。乐乐的身边,总是环绕着爷爷、奶奶、太爷、太奶、姑姑、表哥、表姐们的身影。比如,每天早上,乐乐的大姑、表哥等都会来看看他。

乐乐的爷爷奶奶都已经退休。小孙子的出生,给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林强两口子要上班,带孙子的任务,自然就会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每天,老两口轮番逗弄小乐乐,像是一场爱心接力。而乐乐三个姑姑正在上学的孩子,放学后,也常来姥姥姥爷家玩,兴致来了的时候,也会将乐乐当成一件会说话的玩具,小小地“捉弄”他一下。当乐乐被捉弄不过,放声大哭的时候,他们却在姥姥姥爷的“兴师问罪”到来之前,扔下哭得涕泪交流的乐乐,一哄而散。

就这样,乐乐在众星捧月中一天天长大。由于他长得十分可爱,因此在家里很是“抢手”,成了家里所有人“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爷爷、奶奶、太爷、太奶,将他当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一天不见,就心神不宁。姑姑们更是将他当成了娘家的太阳和未来的希望,每天总要过来抱一抱、亲一亲他,来的时候,还总不忘给他带一些小礼物,因此,乐乐的玩具、衣服、小车多得都用不过来。

而李丽两口子,看到有这么多人宠爱乐乐,更是乐得逍遥,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照看,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到两年,两人都在单位升了职。涨了薪水。与此同时,众人对乐乐的“关注”,在给了乐乐无限的快乐的同时,无形中开发了乐乐的智力,与同龄人相比,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乐乐都显得很出色。而聪明伶俐的乐乐,受家庭影响,小小年纪,很喜欢与人交往,走到哪里,人缘都特好,不仅村里小孩子喜欢跟他玩,大人们也喜欢逗他。

从平房搬进高楼,小孩童倍感孤独

转眼间乐乐就长到了4岁。由于旧村改造,李丽和林强家所在的村子,拆迁后,被改造成了楼房。李丽和林强、林强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林强的三个姑姑,每家都分到了一套单元房。能够住上漂亮整洁的楼房,由村民变成城市居民,这让他们很是兴奋。搬家之后,按照当地风俗,亲戚们之间要相互“温锅”,以示祝贺乔迁之喜。因此,搬了新家后,全家二十多口人常在一起聚餐,轮流做东,好不热闹。而爱热闹的乐乐,对此很是高兴,一听说去谁家聚餐,总是高兴地欢呼雀跃,很是兴奋。

然而,随着“温锅”的结束,这样的热闹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沉寂了下来。在单元房里住久了,大家渐渐习惯了一家人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生活,再加上大人还要上班,孩子还要上学,城市居民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没了聚会的时间和兴致,渐渐地,一家人很少走动了,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走动走动,平常的时候,都是各忙各的。

然而,从小热闹惯了的乐乐,对于这一切,却无法适应。他习惯了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的日子,习惯了家里一天到晚人来人往,习惯了每天与爷爷奶奶、姑姑表哥们在一起迎来送往,习惯了被家里人“众星捧月”的生活,一下子从热闹的四合院住到了封闭的单元楼,家里的寂静与冷清,让他始终无法适应。因此,总是闹着让爸爸妈妈带他去爷爷奶奶和姑妈家串门,但忙于工作的父母,很难满足他的愿望,只在节假日的时候,带他去看爷爷奶奶、太爷太奶、姑妈和表哥表姐,并请他们来家里聚会。而每到家里亲朋满座的时候,乐乐总会兴奋异常,在屋里跑来跑去,与几个表哥表姐“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看到乐乐“疯狂”的样子,奶奶戏称孙子“人来疯”。

但一年当中,父母休假的日子有限,平常的日子,住在高楼的单元房里,乐乐还是倍感寂寞。因此,他总是缠着妈妈要求妈妈带他去做客、在家请客。面对乐乐的纠缠,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她耐心地给他解释:“我们大人要上班,平常都很忙,不能天天在一起玩,所以只能在闲下来的时候聚一聚。乐乐你要听话,等妈妈有空,一定带你去爷爷奶奶、姑妈他们家里去玩。”

妈妈的解释,让乐乐很失望,小小的他,在将失望写在脸上的同时,只得叹息一句:“唉,真没劲!”没有玩伴,呆在高楼上无聊的时候,乐乐开始带幼儿园的小伙伴来家里玩。为了留住玩伴和他一起玩,他将自己的图书和玩具都送给了小伙伴。每当小伙伴走的时候,乐乐总是拉着小伙伴的手,依依不舍。甚至收废品的小贩来家收废品,乐乐也是“热情相待”,为了能让人家常来他家“收废品”,他瞒着父母,将家里正在使用的东西,卖给收废品的,比如正在使用的锅、铲、盆、父母书架上的书报等,为此,乐乐常常挨父母的责骂。

模仿电视剧剧情险酿悲剧

2007年9月,6岁的乐乐上了小学一年级。然而,入学后的他依旧没有玩伴,依旧像一个被囚在高楼里的小鸟一样,每天忍受着寂寞的煎熬,渴盼与人交流。没人与他玩的时候,他只好以看电视打发时间。每天,乐乐从学校回家,写完作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让自己沉浸在电视剧精彩的情节里;晚上,更是看电视看到很晚才睡觉。由于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很长,乐乐的兴趣越来越广泛,言行举止也越来越成人化。对此,李丽暗自欣喜,觉得儿子终于有了可以寄托的东西,不再闹着让她请客了,也不再带小伙伴来家,将自己的东西送人,不再将家中的东西拿去卖废品了,这让她省了不少心。

但她没有意识到,乐乐的这种兴趣的转移意味着什么,像乐乐这么大的孩子,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乐乐迷上电视一段时间后,开始模仿电视剧中的情节,将家里当成了“战场”,喊打喊杀闹得鸡飞狗跳。爸爸妈妈不胜其烦,责备他几次后,他只得将“战场”转移到楼下,玩兴浓的时候,常常追赶楼下的孩子,要求那些比他小的孩子按照他的要求模仿电视剧中的武打动作追逐嬉闹。由于小孩子不懂事,玩起来没轻没重,因此,乐乐常常将人家的小孩子弄伤。为此,这些孩子的家长常常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乐乐的顽劣,让乐乐的父母很是无奈,气急之下,只能对乐乐“棍棒伺候”。但乐乐当着父母的面,表示“痛改前非”,一转眼,却又“故技重演”,这让他们很是头痛。

2008年6月15日,这天是星期天。一大早,退休在家的奶奶来儿子家看望乐乐。乐乐见到奶奶,很是高兴,围着奶奶说这说那,将自己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奶奶,在奶奶有事要离开时,乐乐拽着奶奶,哭闹着不让奶奶离开。奶奶无奈,只得答应乐乐,陪他多呆一会。

中午的时候,李丽厂子里的同事来家里做客。为了招待客人,李丽去厨房做菜,叮嘱乐乐一个人好好玩,不要打扰客人。但乐乐看到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很是兴奋,硬拉着一位阿姨与他格斗,将阿姨的衣服扣子都扯了下来。李丽见乐乐“疯”得太不像话,就过去哄乐乐,让他自己到一边玩去。然而,乐乐却将妈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越不让他闹腾他越闹腾。为了不让乐乐唐突到客人,奶奶好说歹说将乐乐哄到了卧室,给他打开了电视,找来了玩具,希望他能安静地待一会儿。哄了一会,见乐乐渐渐地安静下来,开始摆弄玩具,奶奶,悄悄地退出来,去客厅陪客人。走的时候,奶奶怕他从里边跑出来,干扰他们的谈话,从外边反锁上了门。

乐乐玩了一会,想出来,开门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奶奶关了起来,乐乐开始哭闹,用脚踹门无果后,他学着电视剧里的反抗情节,冲着厨房的方向喊:“奶奶,妈妈,你们放我出去!如果再不放我出去,我就死给你们看!如果我死了,奶奶你就没孙子了,妈妈你也就没儿子了!”听到儿子的“抗议”声,李丽感到有点好笑,她对要过去看孙子的婆婆说:“别管他,让他闹去,闹一会就好了。这小子,还学会威胁人了,呵呵。”

后来就发生了前面所说的事情。

亲子教育角色的缺失是孩子“人来疯”的罪魁祸首

好在乐乐只是失血过多,在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后,乐乐终于在医生的救治下转危为安,没有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但人们就是想不明白,一个年仅6岁的小孩子,怎么会“悲观厌世”到要“割腕自尽”?像他这个年龄,还没有什么足以让他悲愤绝望到不想活的地步,他甚至对生死无任何概念,这种悲剧后隐藏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带着种种困惑,乐乐康复后,乐乐的父母带着他咨询了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

听了乐乐的故事,专家说,在乐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子教育角色的缺失,是导致乐乐患上“人来疯”,最终险酿悲剧的元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家庭教育角色是第一位的,不可替代。乐乐出生后,由于乐乐处在一个大家庭中,本该父母负的养育责任,被爷爷奶奶等人取代了,他们作为父母,很少与孩子亲密接触。他们与乐乐之间的亲子交流,被家中其他人的介入所冲淡。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由于乐乐的父母没有经常与乐乐进行情感交流,因此,他们并没有成为孩子情感依恋的对象,相反,家中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却成了孩子依恋的对象。因此,一方面,随着环境的改变,大家庭的热闹气氛随着搬迁的消失,乐乐就失去了归属感,变得无所适从了。这种情感归属感的缺失,又导致了乐乐情绪上的失落、恐慌和难以忍受的寂寞。另一方面,进入幼儿期后,儿童的自控能力在逐渐增强,但总体来说,幼儿的自控能力还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还常常不能控制自己,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且自控行为会随着情景而变化,时好时差。由于从小处在喧闹的环境中,乐乐没有养成安静下来的习惯,没有形成读书、思考所必需的“有意注意”的能力,因而,当他处在安静的环境中的时候,他会无所适从,难以专注地去做事情。乐乐虽然已经上了小学,但在大人的包围下长大的乐乐,他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幼儿阶段,需要大人们时常围绕在他的身边,陪伴在他的左右,当这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为了引起大人对自己的关注,乐乐的“人来疯”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令人遗憾的是,乐乐的“人来疯”,并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相反,他们为了乐乐不再“疯”,转移乐乐的注意力,竟然由着乐乐“爱”上了电视,而且对于乐乐在电视剧的“熏陶”下的肆意模仿,没有及时加以制止,从而险酿悲剧。像乐乐这么大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如今的电视剧,大多是针对成年人的成人剧,如果父母不加以把关,一味地让孩子看这些良莠不齐的成人剧,久而久之,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

最后,专家说,早期教育的不当后果有些是不可逆转的,早期家庭环境的不当,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乐乐的成长。要想改变乐乐“人来疯”的毛病,需要家长、老师和乐乐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此,乐乐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改变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尽量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人来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他已患有“社交缺乏症”,故而理应引起家长的警惕,应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外出、一起看电影等,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见世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处、思考、安静的习惯,在满足孩子心理需要的同时,纠正孩子的“人来疯”,让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迷失的花季 下一篇:开学第二个月孩子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