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颅骨瓣股部皮下寄养保存362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08-17 10:54:27

自体颅骨瓣股部皮下寄养保存362例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颅骨瓣股部皮下寄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股前上端作纵切口,直至深筋膜,于深浅筋膜之间向两侧游离,游离空腔应大于骨瓣,将自体颅骨瓣凹面朝下,放置于游离空腔内。皮下放置橡皮条1根从切口引出,全层缝合切口,绷带加压包扎。结果:362例颅骨瓣无1例出现坏死感染,仅有13例自体颅骨瓣过大,游离皮下时空腔过小,术后切口张力过大,边缘缺血坏死,经扩大空腔,重新清创缝合切口后痊愈,没有1例寄养颅骨瓣中途取出、丢弃。结论:自体颅骨瓣股部皮下寄养保存,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关键词:自体 颅骨瓣 股部皮下寄养

为便于颅骨缺损患者及早颅骨修补,节约材料,1995年10月~2008年9月笔者将去骨瓣减压的362例自体颅骨瓣股部皮下寄养保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62例均为去骨瓣减压病人,其中重度颅脑外伤307例,大面积脑梗死55例。颅脑外伤组,男218例,女89例;年龄3~65岁。平均30.5岁。大面积脑梗死组,男42例,女13例;年龄28~69岁,平均45.9岁。

手术方法:将术中取下的自体颅骨瓣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根据骨瓣的大小,于股前上端作纵切口,深至深筋膜,于深浅筋膜之间向两侧游离,所游离空腔面积应大于白体颅骨瓣面积。将骨瓣周缘锐利缘搓钝,以免以后刺伤皮肤引起疼痛,将骨瓣凹面朝下放置于深浅筋膜之间,皮下放置橡皮条1根从切口引出,全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加压包扎。术后24~48小时拔出橡皮引流条。12~14天切口拆线。

结果

362例寄养颅骨瓣无1例出现坏死感染。仅有13例因所取自体颅骨瓣过大,游离皮下时空腔过小,术后切口张力过大,边缘缺血坏死,经重新切除坏死皮肤边缘,扩大空腔重新缝合后痊愈。无1例因自体颅骨瓣感染等原因中途取出丢弃。

讨论

以往将祛除的颅骨瓣,为便于以后再利用,有条件的医院将自体颅骨瓣行低温体外保存,但基层医院很少具备以上保存条件及技术,且时间稍长容易导致骨瓣感染而不得不丢弃。有时将骨瓣埋藏于腹部皮下保存,不但创伤大,且影响腹式呼吸,呼吸时易引起疼痛,影响进食量。另外,腹部平坦不利于有生理弯曲弧度的颅骨瓣存放,且一旦出现并发症,于腹部疾病容易混淆,不易鉴别,又容易出现皮下积血、积液、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且超过3个月骨瓣得不到滋养会明显吸收变小。而寄养于股部皮下,股部圆柱状弧度很适合有生理弯曲的骨瓣,且寄养于深浅筋膜之间,易于深浅筋膜与颅骨瓣凹凸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加上术后容易加压包扎,不易形成空腔。腹部深浅筋膜能够担负起原来骨膜功能,给骨瓣提供血供,骨瓣不仅不容易吸收变小,原有线性骨折但尚未分离颅骨瓣寄养股部皮下,2~3个月后取出时可以看到部分线性骨折线消失,说明股部深浅筋膜与骨瓣之间已建立了良好的血供,从取骨瓣时也可以看到深浅筋膜与骨瓣贴合紧密这一点上也可以得到证实。为减轻骨瓣对局部刺激引起疼痛,包埋时游离空腔要大于骨瓣面积,且骨瓣锐利边缘适应磨钝。要常规放置橡皮条引流,并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拔出引流条。所以自体颅骨瓣股部皮下寄养,具有创伤小、简单、适用、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骨瓣不易吸收变小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上一篇:梅核气2例临证治验 下一篇:对扁桃体周围脓肿感染途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