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使用“分组――小老师”教学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2-08-17 09:25:03

高中数学课堂使用“分组――小老师”教学方法的探讨

新课程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形态,强调教学要师生共同探究,教师要关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有创意和亮点而结果出错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和较高的评价而不是批评其结果出错并给低分。

现在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听得懂,做不会”的现象,主要原因除了高中数学本身较难,高考由于要为国家选拔人才,部分试题较灵活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应从高一点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以下是我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的“分组教学”法培养“小老师”。

一、“分组――小老师教学发法”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分组,比较合得来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小组人数不定,一般在4~5人。因为感情好的同学在一起便于交流,也比较乐意为自己的小集体而努力,有时他们会为一个小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正是老师想要的效果。如果把合不来的同学强放在一起,有些同学会闹情绪,所以先让学生自己分组,原则就是合得来。剩下的学生教师按就近原则给分好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去找材料,一组去准备课程讲解,然后一起讨论“备课”,把对方当做“小老师”。每组都由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来带动。当然刚开始时有点难,特别是普通班,老师要辛苦一点,多抽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当气氛形成后,教师便会轻松一些,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快班虽然分组会轻松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刚开始学生不大习惯,也需要老师指导,只是这些学生老师容易上手而已。

2.课前问题。课前老师应该先布置学生预习,主要内容包括概念、意义,引导学生建立体系和简单的应用。比如椭圆第一课时我让学生理解椭圆概念,推出标准方程,并完成两道例题。

例一.已知B、C是两定点,BC=8,且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8,求这个三角形顶点A的轨迹。

例二.已知P是椭圆上■+■=1的一点,F1,F2是它的两焦点,角F1pF2等于60度。求三角形的面积。

让学生完成例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成为“小老师”在组长的带领下一个组解答老师布置的例题,另一组找相同的题型并做讨论,交流,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并能交流,体现集体的力量。这有利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单打独斗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慢慢放开,特别是快班我们可以连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设置,我们也可以作为其中一员来探讨这节课的内容。

3.上课期间让学生来讲解知识点,包括知识点和例题,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会很有兴趣。刚开始学生比较胆小,不敢“出头”,就应先让基础较好的来讲解,对不敢上来讲解的同学,就先让同小组的同学帮忙,等绝大多数同学都敢上来时教学就很轻松,且效果也很好。这样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概念的表述上尽量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最好配有例题,防止死记硬背,在例题的表达上提倡先分析,说明为什么这么想,提倡一题多解。这种做法会造成速度较慢,但以后会越来越快的。不管学生做得好不好都给予鼓励以提高学习的信心。例题要由浅入深,尽量有层次。等例题讲完可由多组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方法等。最后可让学生觉得部分好的题目写在黑板上作为练习题。这样学生可以接触非常广的练习题,让同学也觉得自己准备的题目派上了用场,然后布置下一节课的内容。这些学生自己出的题目促进了学生课外积极思考,最终的答案由出题人第二天给出答案。

课上的四十五分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小老师,如上台表演的是开课老师,没上台表演的是听课老师。每节课对于台上的学生都是一个表演的舞台,对于台下的学生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每个人在这都能得到锻炼,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思维的差异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某些地方做得比我们还好,这点对我们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是获得了学习的方法,在于与别人合作,在于交朋友,具有系统理解公式,应用公式i,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学动力。

4.注意和学生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爱老师,从而爱数学。比如考完一次试可以让学生对答案,共同讨论对错及最佳答案。我们应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有困难,想办法共同解决。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很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师生的感情会进一步升华。

5.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很多同学迷恋上网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及周围有这样的同学或这样的氛围。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的时间多了,这些不良的习惯自然就少了。对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良好的风气都有重要意义。

6.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知识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决定教法。可以将“小老师”教学法与传统法结合起来,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与保持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保持兴致勃勃的心态融入“分组――小老师”教学当中极为关键

如果他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就不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回去不好好预习,那我们的教法就会彻底失败。因此培养与保持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兴趣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对此有以下建议。

1.我们自己一定要提前对这节课有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情况也要很了解,能掌控整个课堂。所以说新课程不仅仅是对老师观念的挑战,也是对我们知识能力的挑战。组织能力的挑战。

2.对于学生好的教法和学法要及时点评,这样他们会因感到自身的价值而开心。因为他受到表扬,他有东西让别人学习。对于其他学生他还会比较,如果别人的方法比他的好,那么可以学习,取长补短。

3.对于上台讲的同学都要给予及时的评分,及时积累。最后与学期评比挂钩,或给予奖励。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能弄清楚的事情一定要带学生试验让他们真正弄清楚。

5.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布置学生探讨的问题不要太难,让他们觉得努力一点点就可实现,觉得数学本身并不难。

6.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只是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数学期望时,先举例:一家公司在创新研发新产品中,必须先投入50万元,如若成功获利12%,若失败将损失一般的投入资金。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成功率为96%,问:作为经理的你这样的投资能做吗?为什么?如果能做平均收益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再共同寻找答案。

7.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有些同学在解完一道题后,总想问一问或找一些权威的书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性,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鼓励他们创新,这才是适应高中学习,适应高考的做法。我们要对新发现、巧思妙想及时褒奖,激起学生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中新课改确实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但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一次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学思想和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有思路才有发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再次创新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上一篇: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法”之浅见 下一篇:科学把握提问三度 促进历史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