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8-17 08:55:40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改变大家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看法。几经试验,我发现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得力助手。

黑板、粉笔、板擦、讲台、桌椅板凳、课本、老师、学生……这就是一些人对学校资源的认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这就是一些人对学校教学的理解。教学远远不止如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一言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很多教师一开始时感觉极不适应,这样的课怎么上?信息技术帮了大忙。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第四部分第11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以政治课为例,思想政治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如果采用枯燥呆板的理论灌输方式,就会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毫无乐趣可言,而“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则是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上,恰当利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和音像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文化万花筒”,是文化生活的第一个内容,万事开头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了PPT课堂模式,播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片段,当大家看见中国古代的日晷、千人击缶、孔子文化等场景时,学生思维活跃。当听到不同地区的歌曲联唱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以声、文、色、形作用于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感官,达到悦耳、爽目、怡心的效果,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光听,只能记住所听内容的15%,光看只能记住25%,如果将听和看有机结合,记忆力就可以达到65%。我请学生分成小组列举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每个人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颇深,后经过几次反复实践,我发现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在,不仅我在使用PPT教学,还布置学生完成PPT,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PPT,并讲解给同学们听。通过这样的锻炼,很多学生自主掌握了课本知识,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也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一次班会上,我设置了“感恩父母”这一话题,很多同学发言时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语言表达毫无感情,很不成功。事后,何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呢?第二次我做了充分准备,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视频《邝丹的秘密》,还邀请了几位家长录了一段视频“妈妈想要对你说”。那一天,同学们都流下了感恩的眼泪,每一位同学都表达了对父母的真挚情感,那一次主题班会成为学校德育的一次示范班会,也成了全班的骄傲。

宣化一中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沿,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让每位教师的每堂课都更加生动、灵活。学校还投资开设了微格教室、心理咨询室、信息网络教室,通过信息技术合理配置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强化了教学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发展战略、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内容。这一些内容对内可以激励师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宣化一中创建了一中局域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师生通过浏览网页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并对学校发展进言献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学校与家长、学生的联系。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学生学业,家长与学校联系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长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学生家庭信息库。每个班主任都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库,查到该生的具体家庭信息,方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学校网,专门设立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空间、家长空间等内容,学校鼓励师生和家长在相应空间里建立特色主页,并在网站设计空间活动,建立班级群,既满足了学生的上网需求,又加强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家长能有效监控学生上网,把学生上网的兴趣和内容引导到学校和同学中,从而保证学生绿色上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了社会和校园的关系,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一篇:改变中学生学习英语不良习惯策略之我见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