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时间:2022-08-17 08:48:18

关于小学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摘 要:初高中、大学现已实行数学欣赏课,而小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更应该重视对数学欣赏课的研究。文章从小学教育的视角,阐述数学欣赏课的概念,提出了数学欣赏课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欣赏课;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0;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29-02

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数学欣赏”,在这方面,张奠宙教授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集中于初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探索。因为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的特殊地位,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目前有些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领略数学本身蕴含的魅力,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欣赏问题,而数学欣赏课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一、何槭学欣赏课

“欣赏”二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含义,一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一为认为好、喜欢,表示称赞。数学欣赏课,即是数学欣赏与数学教学的巧妙结合。它是以各类与数学有关的历史故事、趣闻趣题、数学图形、数学推理以及数学问题的各种多样解题方式方法等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想、做等方式去体会数学让人沉迷其中的缘由,感受数学的美感与魅力,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既可以是单独的一节数学课,也可以是数学课堂中的某一环节。应用与欣赏,是启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原动力。

二、数学欣赏课的价值

(1)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其特殊作用。人的思维发展有其规律性。从小学成长到初高中,学生的思维在逐渐发展,从以具体形象思维和初步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向以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为主过渡。这就意味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蕴含于直观的感受中,由直观慢慢过渡到抽象,学生才能够理解。而数学欣赏课中的很多数学故事、趣闻趣题、图形等即是帮助学生理解,让他们在看、听、说、做等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自我探索中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领会数学,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发展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更高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2)对数学教学的特殊作用。基于新课程改革,数学教材也做了很多调整。更多的数学教学需要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自然需要创新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而数学欣赏课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更多地强调学生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索,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对数学教师的特殊作用。在数学课堂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始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有学生敢于与教师充分对话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做到教学相长。而这种对话恰恰需要数学本身的文化作为媒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它除了本身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还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诗歌、物理学、生物学等。这些观念在新的时代中赋予了教师新的责任,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欣赏课给了数学教师一个新兴的发展锻炼的平台,它能更好地为学生展现师生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对话。这种对话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教师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能力,为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

三、数学欣赏课的策略探索(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

(1)讲故事,生向往之感。语文课上,优秀的教师通过生动变化的课堂语言与恰当适宜的表情动作来感染学生。数学欣赏课上也同样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来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清的数学家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他们的故事是吸引学生喜欢上数学,对数学产生向往之感的最好素材。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优化问题时可以配合讲解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先生的故事。在教学中恰当地配合讲解这些优秀的数学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前人的聪明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产生向往数学的意愿。

(2)解趣题,感方法之妙。思想是寓于方法之中的,有思想为本质,方法就会千变万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数学趣题,从各种巧妙的方法中来感受数学带来的思维盛宴。在四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里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道经典的古代数学趣题,《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几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例如列表法、抬腿法等推理和假设来渗透数学思想。有的同学学得多,可能还会用列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最后教师再与同学们一起总结一共有多少种解法,在巧妙多样的解题方法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玩游戏,领思维之巧。在游戏中,学生也可以学习数学。教材中已有这种类似的游戏,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数学乐园的“走格子”游戏,二年级上册也有利用钟表里时间的变换看图讲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游戏来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既简单、又轻松,还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例如,教学四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剪纸游戏,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来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轴对称的原理创造性地剪出更多可爱美观的图形。在游戏的最后,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讨论中点明这个游戏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这样,学生既愉悦了心情,也增长了数学知识。

(4)找常识,探生活之用。找常识,意思是找到数学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会运用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测量”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拿一封卷尺,带领他们实地动手测一测身边的课本、课桌、同学的身高或者操场的长度等,加深学生们对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等的认识。而了解简单的重量单位则可以用秤亲自动手秤一秤。数学的应用当然不止这些,在建筑艺术中的黄金分割、经济学的产量与成本分析、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规律等都离不开数学。教师要在这些介绍中强化学生的认识:数学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既然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学好它。

(5)读经典,赏数学之美。数学发展至今,有很多经典的定理、公式、法则、公理等。这些数学经典蕴含了前辈们无数的智慧成果,也凸显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肯定这些经典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价值,因为只有教师怀揣着敬畏与倾慕之情才会影响到学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成果。在课本中,这些数学经典随处可见。例如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定律等。另外,五年级教材还介绍了数字黑洞、完全数、哥德巴赫猜想等带有神秘感的数学问题。数学也并不是一个有了定论的学科,在它的身上还有很多未解的谜题、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数学本身的美表现在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经典的数学更具有很多这样的美。从经典去欣赏数学,看到的是数学的精华,而让学生品味经典,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欣赏课上无论用了什么策略,都是旨在增加教师、学生、数学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有了解才能有理解,才能有喜欢,进而才能有爱。学生愈是欣赏数学,才能愈要想学好数学,这种情感上的熏陶会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玲,陈曦,王瑞林.“黄金分割”中的数学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2]李祥立.如何教学生欣赏数学[J].数理天地,2007(04).

[3]张奠宙.会做数学,也要会欣赏数学[J].数学教学,2008(08).

[4]夏顺友,陈治友,刘益波.“平面几何名题欣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

上一篇:结合“海丝”文化开展自主性游戏探究 下一篇: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