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17 07:19:03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运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性CHOP方案进行化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71.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实施治疗时, 选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同时患者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毒副作用不明显, 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化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007

Observation of effect by rituxi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LU Yi.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Xinxi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Xinxiang 4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by rituxi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with 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ngle CHOP regimen for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ituxi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0.63% than 71.88%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rituximab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provides precis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This method contains good compliance and slight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ituximab injection; Chemotherapy; 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Clinical effect

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是说一种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代表了一组遗传学、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不同临床预后效果的肿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1]。最近几年, 患有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本病死亡的人数也在不断的上升[2]。对治疗疾病时最重要的是实施有效、积极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为内科治疗, 通过对本病的化疗以及分子靶向进行研究, 很好的提升了治疗效果, 有效的降低了复发率和死亡率, 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本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128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128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所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4例, 女54例;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39±5.21)岁;类型:7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42例为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例为其他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性CHOP方案进行化疗, 具体为:1.4 mg/m2 d1长春新碱+60 mg/m2 d1多柔比星+ 600 mg/m2 d1环磷酰胺+100 mg/m2 d1~5泼尼松, 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每3周给予1次。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375 mg/m2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通过静脉滴注, 每3周1次, 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3 疗效评价标准[3] 完全缓解:患者进行CT扫描未见直径>1 cm的淋巴结, 触诊未及淋巴结, 细针或者活检穿刺为阴性, 组织学或骨髓形态学检查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所有测得的病灶缩小>1/2;稳定:所有测得的病灶缩小≤1/2, 或者增长≤1/4;进展:所有测得的病灶比治疗前增大>25%, 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38例, 部分缓解8例, 稳定10例, 进展8例, 总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46例, 部分缓解12例, 稳定6例, 进展0例, 总有效率为90.6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淋巴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上多选择CHOP化疗方案实施治疗[4]。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运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但相关临床实践资料表明,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运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时也会出现一定的耐药性, 同时也存在一定几率的复发可能, 因而, 为了弥补CHOP化疗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在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时可以选择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实施治疗[5]。

最近几年, 临床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运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主要是用于治疗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的基因工程抗体, 这种药物能够特异性结合B淋巴细胞上的CD20抗原体, 运用介导与补体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将B细胞清除[6]。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运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时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 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而且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 不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而且还不会增加产生的毒副作用[7, 8]。

本文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运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及单纯化疗的方法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 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之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实施治疗时, 选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同时患者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毒副作用不明显, 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康愫意, 周立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癌症进展, 2013, 22(2):542-543.

[2] 王谷云, 姚红霞, 林丽娥. R-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15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6(2):641-642.

[3] 陶晓明, 张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内科, 2011, 30(5):741-742.

[4] 李宝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6例结外器官大B细胞淋巴瘤.中国医药导刊, 2011, 20(6):254-255.

[5] 李D, 刘卓刚, 郝良纯, 等.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循证医学, 2011, 30(2):94-95.

[6] 吴雪虎, 欧阳学农, 房文铮, 等.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告.实用癌症杂志, 2011, 40(4):210-211.

[7] 陈洁, 王健民, 杨建民, 等.不同细胞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合并HBV感染的临床评价.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 34(5): 854-855.

[8] Parker JL, Zhang ZY, Buckstein R. Clinical trial risk in Non-Hodgkin’s lymphoma: endpoint and target selection. J Pharm Pharm Sci, 2011, 14(2):227-235.

[收稿日期:2015-04-07]

上一篇: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