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文字,精彩的阅读

时间:2022-08-17 06:57:34

灵动的文字,精彩的阅读

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阅读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这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又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呢?

一、赋予文字以“表情”,理解“表情”,方可阅读

苏教版小学低年级的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规范,读来朗朗上口。细细品读,能看出简单的文字背后有着特殊的“表情”,学生只有理解文字中的喜怒哀乐,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如《升国旗》,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一定的难度。于是设计以下的教学: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五星红旗是谁的吗?

学生:我们的。

师:这鲜红的旗帜,别的国家有吗?(学生沉默不语)

师:孩子们,你了解哪些国家的旗帜?

生1:美国的星条旗。

生2:澳大利亚的枫叶旗。

……

师:我们的五星红旗,别的国家有吗?

生齐答:没有。

师:你看,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拥有这美丽的旗帜,高兴吗?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于是,学生捧起书,大声朗读: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学生将“我们”一词朗声读起。那种拥有五星红旗的自豪感,那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油然而生。低年级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有相当的难度。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朗读的不是苍白的文字,而是文字中的喜怒哀乐,也能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触摸文章的情感。

二、借助文本插图,使文字鲜活起来

图文并茂是苏教版小学教材的又一特点,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去捕捉图中的表情、动作及意思,让静止的 图画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着重让学生观察北风洋洋得意的神态和小鱼在水下自由自在捉迷藏的样子。因为文中的插图就是文本的再现,所以学生说得形象生动,更富有想象力。这时候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自然走进文本,对读懂课文,理解词语都是大有帮助的。

三、读画结合,让文字灵动起来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爱好。那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么引导学生去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体验。《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教学时,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观察秋天的天空和田野是怎样的,田野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于是,设计以下的小练习:

1.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_______,棉花________,大豆______。

2.蓝天上的白云有时像_____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___。

学生在自由地描述中去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天空的变化无穷。紧接着问学生:“你们想把这美丽的画面画下来吗?这就是我们的作业。”学生积极呼应,创作情绪空前高涨。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朗读为主线,串起看图、想象、说话、绘画,让学生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用心去体验,用情去表达,学生既感悟了优美的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而绘画作业无疑是对教学活动最好的补充,使得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得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使学生明确阅读的方法,直到掌握阅读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服务。

上一篇:谈特教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