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所困的斯蒂芬.迪达勒斯

时间:2022-08-17 04:48:27

摘 要: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恢弘巨著《尤利西斯》从一诞生就引起了众多学者和评论家的追捧和热议,其主要人物斯蒂芬自然也成了小说关注的焦点之一,心高气傲有着几分叛逆的艺术家斯蒂芬满含着对女人与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在小说短短几个小时斯蒂芬内心世界被刻画如此丰满,他一方面对母亲的去世饱含自责而又对宗教背叛的矛盾心态,另一方面对爱情有着隐隐的渴望与追求,面对母爱与爱情的困扰,如何解救自己内心的痛苦脱离苦海,斯蒂芬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现代主义;女人;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0-02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前期西方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惊世骇俗的现代主义艺术中成就卓异的语言文学大师。绝大多数评论家一直认为,他的意识流小说扛鼎之作《尤利西斯》代表了乔伊斯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优秀、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小说详尽而又极为生动地描述了1904年6月16日布鲁姆日这一天都柏林三位普通居民斯蒂芬、布鲁姆和莫莉从早上8点到次日2点40分约19个小时的生活历程和精神感受。小说男主人公青年诗人斯蒂芬因母亲病危,从巴黎返回都柏林。母亲弥留之际用白瓷钵盛着绿色的胆汁,眼睛紧盯着他,迫使他下跪皈依宗教,他大声嚷道:“妈妈,就让我照这样活下去吧!”[1]。斯蒂芬因此一直沉浸在悲哀与懊恼之中。丧母后,又因父亲成天酗酒从家中跑了出来,租了一座圆形炮塔,靠教书谋生。

然而一提到《尤利西斯》主要人物斯蒂芬,布鲁姆与其之间的父子关系常被乔学家们所宠爱和关注。其实在整个小说中心高气傲的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因母亲的死亡而受到众人的谴责和奚落,他的内心一直都在挣扎与纠结着,在母爱与死亡,母爱与爱情,母爱与信仰之间苦苦挣扎着,藏在斯蒂芬心底的深深的母爱却因为的缘故,不愿不想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整天无所事事有着父亲般呵护的布鲁姆似乎给了他精神力量而聊以慰藉。 在布鲁姆日,斯蒂芬始终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大家都晓得的字眼”(The word known to all men)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关于爱情与死亡更多一些,母爱是残酷现实的先决条件,因为母亲首先孕育并培养了他,斯蒂芬痛苦而又充满畏惧地为之挣扎着。他总感慨人生的短暂,麻痹自己而又处于忧愁、悲伤之中,其结果就注定他不能积极地用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与周围的人相处。

小说文本中“大家都晓得的字眼”(The word known to all men)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三次,每次出现都会从不同角度丰富它的含义,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三章与斯蒂芬爱情诉求有关,第九章在对托马斯·阿奎那爱情学术讨论第二次提到,最后一次出现在第十五章极度痛苦的斯蒂芬面对已经垂死且令人敬畏的母亲时,想起了母爱与无人能幸免的死亡总是缠绕在一起。另外,被誉为是爱情化身和代表的布鲁姆的每次出现让爱情对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了。这个困惑让斯蒂芬把自己伪装起来,骨子里明明知道自我毁灭的结果是他与生俱来对爱情的拒绝和自我陶醉的强迫症所造成的。换句话说,无论作为普通人还是一个艺术家,如果斯蒂芬不能回答或者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他终将无法解脱和释放自己。

“Tell me the word,mother,if you know now.The word known to all men”. [2],斯蒂芬的这种诉求被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是对爱情的渴求,然而它也是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后来证明这与《所罗门之歌》描述的“Love is strong as death”是不一致的。如果我们对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略知一二的话此处就变得更清晰了,当斯蒂芬离开故乡爱尔兰时,母亲就曾告诉过他关于爱情的演讲,“she prays now,she says,that I may learn in my own life and away from home and friends what the heart is and what it feels”[3]。这段话据说不仅给斯蒂芬的爱情诉求提供了参考,而且还深入的回答了他的诉求。因为斯蒂芬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探求和追诉内心是什么和内心的感受又如何,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母亲强加给她的,而且答案也已给出了,那就是爱情和死亡。母亲死亡的悲剧让斯蒂芬陷入了母爱与宗教背叛的苦苦挣扎中,母亲的死对他来说就是恐惧,因为他将永远不再幸福“I could not save her.Water:bitter:lost”[2].斯蒂芬拒绝为他病榻前垂死的母亲祈祷,因为他无法接受母亲即将去世的事实。然而,他紧紧的抓住母亲,大脑瞬间闪过对母亲的非分之想及肌肤之亲,都因为害怕亲生母亲会绞死他,尽管这很可能是罪恶和良心不安的推动,但斯蒂芬内心一直惦念母亲从很大程度上是对自我毁灭和死亡的一种恐惧。斯蒂芬清醒的意识到这个事实,他就像岸边的死狗,像他去世的母亲,像每一个生物一样,他也终将走向这个终极目标—死亡。

斯蒂芬对爱情的看法以及爱情的经历完全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因为他不仅在拒绝爱情的同时却又渴望想要得到它。因为极度痛苦而又自我为中心的斯蒂芬实际上非常渴望遇到一个女孩以此来改变他的生活:“How to win a woman’s love.For me this” [2]。并且在第三章Proteus,他渴望爱的出现以及柔情似水的爱情能滋润他,其结果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具体化。因为他深深感觉到自己孤独与伤感:“Touch me.Soft eyes.Soft soft soft hand.I am lonely here.O, touch me soon, now.What is the word known to all men? I am quit here alone.Sad too.Touch me”. [2]简单的几句话中touch一词重复并多次出现,这样以来有助于读者理解斯蒂芬在感官和身体方面对爱情的渴求,代表他梦寐以求而又变幻无常的女性形象。斯蒂芬的想法主要集中在爱情方面,将要作为他诗中的主题,他一直不停的告诉自己 “She,she,she. What she ?”[2] 她是谁?毫无疑问是斯蒂芬在布鲁姆日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也将回答那个困扰他的问题了。

在第九章Scylla and Charybdis,这个问题又一次出现。斯蒂芬的内心独白在学术层面对此问题给予了回答“Do you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Love,yes.Word known to all men. Amor vero aliquid alicui bonum vult unde et ea quae concupiscimus”[2],拉丁文的意思是爱情就是希望给另一个人一些美好的东西,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渴望爱情就是因为这个。这句话提供了爱情最普通的意义,这与“人人都晓得的那个字眼”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文本中的拉丁语来自Thomas’s Summa Contra Gentiles,在书中是这样说的“love wills something to someone(Amor vero aliquid alicui vult)”[4],斯蒂芬忽略了拉丁语的后半部分,但是他在前半部分增加了bonum,这样以来他就把引文改编成亚里士多德对爱情和友谊的定义(强调爱情能给人们一些好的东西),亚里斯多德通过不同方式重复了这一概念。托马斯(Thomas)认为从本质说我们能够爱别人(aliquid),因为我们希望给对方美好的东西,然而我们却没有资格贴上爱情的标签:“we are said to love it only accidentally and improperly”[4]。斯蒂芬的拉丁引文的后半部分(et ea quae concupiscimus)就来自于托马斯的Summa Contra Gentiles. 那似乎就可以推出一个结论:爱情,像人人都晓得的字眼一样,都同时包含了双重倾向:第一,渴望爱一个人,第二,希望对方好。斯蒂芬引用托马斯的话完整表达应该是:“Hence,when we want a thing,we are said simply and properly to desire it(et ea quae concupiscimus),and not to love it,but rather to love ourselves for whom we want it:and in consequence we are said to love it only accidentally and improperly”。

然而斯蒂芬好像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爱情,跟死亡一起包含在“人人都晓得的字眼”。爱情,出生,存在和死亡混杂在斯蒂芬的大脑里,这也就说明了他在母亲的病榻前想起了痛苦而又矛盾的话语:“Who brought me into this world lies there”[4],为什么把母亲的死亡与出生并行放置在一起。

在第十五章Circe中,斯蒂芬的诉求矛盾性变得更加清晰,因为他或多或少知道了先前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当她妈妈吟唱叶芝诗的时候他就知道答案了。“THE MOTHER:(a green rill of bile trickling from a side of her mouth)You sang that song to me.Love’s bitter mystery. STEPHEN:(eagerly)Tell me the word,mother,if you know now.The word known to all men.”[2]他向妈妈请教这个问题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而是因为他想亲自听到妈妈告诉他答案。

在布鲁姆日这一天始终萦绕在斯蒂芬的脑际就是这个问题,因为这使得他不得不面对这个痛苦的现实:爱情和死亡是互相依存的。因为斯蒂芬不能接受人生的短暂以及死亡的残酷现实,所以他干脆把自己尘封在唯我论的凹陷症里。他清晰地意识到爱情都是以有限的时空为依赖,又以不可避免的母爱为先决条件。斯蒂芬对这个问题清晰而又混乱的矛盾心理是有理由的,因为他把自恋的贫瘠而又脆弱的现实理解为是一种自我强加的放逐,就像智者教导的那样,自恋是以获得爱情和爱别人为先决条件的。斯蒂芬背离了象征天主教的父母, 摆脱了宗教束缚, 但他同时又陷入信仰的茫区之中, 他的艺术理想也必然要失败的。

参考文献:

\[1\]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著,萧乾,文洁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2\]Joyce,J.(1986).In H.W.Gabler(Ed.),Ulysses.New York:Random House.

\[3\]Joyce,J.(1992).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London:Penguin Books.

\[4\]Thomas,A.(1918).Summa contra gentiles.Rome:Garroni.(Opera Omnia 13).

\[5\]Benjamin Boysen The Mother and the word known to all men:Stephen’s Struggle with amor matris in James Joyce’s Ulysses Neophilologus,2010,94:151–163.

上一篇: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能力提高... 下一篇:谈《远大前程》中人性角度的对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