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含气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7 01:30:17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含气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摘要】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是中国近海深水勘探热点,该区域目标多为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在白云深水区钻井稀少但有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的现状下,为了精确描述岩性圈闭储层的物性、含油气性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规模,引入了基于地震的稀疏脉冲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完成对W3各套含气储层精细雕刻,描述了深水扇体的特征,对其厚度和物性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作出预测,指导了该目标评价井钻探,并得到成功检验。为实现识别深水储层,定量地描述储层,提供了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支持。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区 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储层描述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各国已经把勘探的目光投向深水。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经过多年勘探研究,在W3目标区获得重大天然气发现,成为中国近海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

W3-1井的钻探证实,白云深水区珠江组发育重力流成因的深水扇储层。深水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分布不均一,仅通过1~2口井的物性参数来代表整个深水扇体极不可信。然而深水勘探成本高、风险大,不可能大量钻井,因此,如何运用现有资料准确描述深水储层物性的分布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通过反演将地震振幅转化为波阻抗数据,对储层物性及含流体性的空间变化进行定量描述,成为油气藏表征的关键技术。针对白云深水区钻井稀少,但有高品质的三维地震数据的现状,引入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实现对含气储层的识别,为深水区目标储量计算、评价井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2?过井波阻抗剖面

4 应用实例:W3储层刻画和定量计算

储层的面积、厚度、孔隙度是储量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可依据阻抗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将反演得到的波阻抗属性转换为孔隙度,定量评估储层物性空间变化特征。

4.1 W3反演结果分析

反演结果与钻井岩性资料显示出良好对应关系(图2)。反演结果刻画出了sand1陆坡深水扇低阻抗砂体形态。

4.2 计算含气储层孔隙度平面分布

以Sand1为例,根据前文得到的气层阻抗门槛,用可视化技术在波阻抗体上追踪雕刻气藏,可以直接计算含气面积、厚度(图3)以及含气层平面上各点的平均阻抗值。

根据孔隙度与阻抗的线形关系式将平均阻抗转换为平面上孔隙度的分布(图4)。

图4?气层厚度图

应用砂岩厚度图和孔隙度图计算储层的储集空间,准确程度得到提升。4.3 反演结果的检验

W3气田优质含气储层的反演预测结果对气藏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指导了评价井W3-2、W3-3的钻探,经检验预测结果非常准确。

W3-2井钻遇sand1气层41米与反演结果预测一致(图3)。根据换算出的孔隙度分布图(图4),预测该井位的孔隙度值20%,与实钻测井解释一致。

W3-3井位处构造高点,反演结果sand1层没有含气储层(图3),综合分析认为是由于储层变薄超出分辨能力。该井实际钻遇sand1层1.5米厚的薄气层,与预测一致。

5 总结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对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深水储层识别中的应用有以下认识:

高品质三维地震、测井资料是反演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结合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其结果较好的反映出W3储层的空间分布,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孔隙度、厚度参数。

综上所述,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在白云深水区的应用,弥补了单纯利用测井或地震相预测储层的局限,实现了对优质含气储层的识别。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在精细目标评价中发挥优势,提高钻探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庞雄,等.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油气[M].科学出版社, 2007

[2] 闫奎邦,李冬梅,吴小泉. Jason反演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4,(01)

[3] 侯伯刚,杨池银,武站国,吴伯福. 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39(5):553~558,574

[4] 王权锋, 郭科.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08,(01)

[5] 马如辉,张平. 利用波阻抗反演预测地层孔隙率[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37(5):537-540

上一篇:COD测定方法改进 下一篇:天然气测井解释新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