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格 报格 人格

时间:2022-08-17 01:21:02

国格 报格 人格

2010年1月2日,是史量才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2009年12月7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史量才研究会、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报业泰斗史量才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浙江、上海、福建等地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史量才的生平事迹、办报实践、经营策略、新闻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代表们还移步杭州市双峰村后天马山拜谒史量才墓,表达对这位报业前辈的缅怀和追念。此外,浙江理工大学还举办了史量才生平回顾图片展,并开通了史量才先生专题纪念网站。

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897年创办的杭州蚕学馆,它是清末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史量才1901年考入蚕学馆,1903年毕业,是浙江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也是浙江理工大学的荣光和骄傲。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教授在发言中说,校友史量才一生致力于新闻、文化和慈善事业,尤其在主持《申报》的22年间,以其卓越的经营管理才干,成就了《申报》最辉煌鼎盛的历史。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史量才的办报实践充分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刚正不阿的精神,他的办报理念和新闻思想更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建纲对蚕学馆培养出来的两位杰出报人――史量才和林白水的思想和实践作了研究,认为蚕学馆“求是笃实”的校风及“创新创业”精神,对他们办报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教授吴廷俊在发言中说,我们深入研究史量才先生,不仅可以丰富中国近代史中教育、政治、新闻、经济、金融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在全球报业消沉的情况下,更加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他通过对史量才经营《申报》实践的考察,认为1931年以后史量才的言行已经超出了一个民间报人应该保持的言行,他的办报活动既超过了一般的商人办报,也超过了一般的文人办报,而是开始趋向党人办报。由此,他对史量才的办报身份重新做了界定:以商人(企业家)办报为主体,兼有文人办报的成份,并开始趋向党人办报。独立撰稿人傅国涌仔细考察了史量才遭暗杀的原因,他认为,“九?一八”之后,史量才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报人身份,他更多的是以知识分子、资本家的身份介入上海出现的短暂的市民社会空间,并在其中扮演了民间社会领袖的角色。他说,作为一个报业巨子,史量才的死为那个时代的言论空间写下了一个鲜血淋漓的感叹号。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副教授从职业认同的视角展开研究认为,尽管史量才的职业活动并非仅仅局限在报业,但各种实业很少成为他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和重心。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一切事业的核心,最终还是其办报事业。

中国史量才研究会副会长庞荣棣讨论了史量才对中国社会、中国报业多方面重大而卓越的贡献。她指出,史量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使今天对他的纪念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上海建桥学院钱晓文副教授、上海商学院吕继红教授在论文中提出,以史量才为代表的“史家办报”思想,可以看作中国化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其形成与近代中国始终面临救亡、图存、危机这个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专职副主席应金泉结合自己的办报实践提出,史量才接手《申报》后所推崇的求新求变、以报治史的办报思想和“民本”理念,对于当代媒体仍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指导意义。

史量才经营《申报》的实践与策略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哈艳秋教授对史量才办《申报》的用人原则、用人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了对今天新闻媒介人才使用和培养的启示。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指出,“九?一八”之后,史量才在经营《申报》中强化品牌经营,树立自身形象,其经营策略包括:一是追求高质量,不断巩固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二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报纸品牌增值;三是充分利用名人效应,致力于品牌栏目经营;四是对读者市场进一步细分,发展一报多刊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赵永华副教授通过史实辨析提出,1921年11月英国报业大王北岩访沪期间并未与史量才会晤,他认为,新闻史教学与研究别应尊重历史真实。浙江大学何扬鸣副教授对浙江《东南日报》“史量才被杀”案的报道进行了研究,从中勾稽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中国史量才研究会会长、浙江日报原总编辑江坪和解放日报原总编辑丁锡满做了总结发言。他们认为,在当今多元变化的新环境中,弘扬史量才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史量才宝贵的办报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不仅有利于史量才研究更好的发展和深入,而且对于弘扬史量才“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一篇:专家话语时代的“市井之声” 下一篇: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