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6 11:16:24

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对我院68例 1~6周岁的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儿,通过精心治疗,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是儿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护理干预,利于医患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

儿科护理;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要求开展以满足患儿的身心、社会、文化等各种需要为目的优质护理。现将我科开展的护理干预技巧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干预对象均为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门诊或住院的患儿68例,其中婴儿期(< 1周岁)20例,幼儿期(1~3岁)18例,学龄前期(3~6岁)27例。护理时在严格执行儿科护理常规的同时,对患儿家属和患儿运用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2 家属和患儿的心理状态

2.1 家属的心理状态

2.1.1 陌生紧张感 患儿突然发病,家属被迫到医院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医护人员不熟悉, 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不足,感到非常紧张, 同时对医院因为患儿病情所进行的各种医疗检查和治疗护理操作了解甚少,更增添了紧张不适的感觉,引起家属的焦虑和紧张,经常表现为见到医生或护士反复不断地询问病情,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孩子患了什么病、发病原因、如何治疗、效果怎样、预后如何、怎样防治等相关知识[1]。

2.1.2 焦虑恐惧感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一旦生病都会引起家属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家属会担心孩子的病情的轻重、痊愈的时间、痊愈后是否留后遗症。部分患儿病发突然,病情严重且变化迅速,家属毫无心理准备,难免感到恐惧。

2.1.3 怀疑和不信任 家属大多缺乏医学知识,多认为住院后应该药到病除,当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愿望时,常产生抱怨心理,对医生的诊疗水平产生怀疑。常表现为医护措施不能很好配合;或对护士要求过高,同时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2.1.4 自责补偿心理 孩子患病时,负责照顾孩子的人家属会产生自责心理甚至罪恶感,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周又担心其他家人责备自己,有的家属还会相互指责,惟恐孩子在治疗护理中再受伤害和委屈,恨不能代其受苦,对孩子百依百顺。

2.2 患儿的心理状态

2.2.1 恐慌不安和害怕感 患儿进入一个陌生的坏境中,常常一入院就会感到恐慌不安,出现哭闹、拒食等现象。患儿大多数对疼痛都非常敏感,加之平时常有“不听话就打针”、“打针很痛”等的言语暗示,造成患儿一见到穿白大衣的医护人员就产生恐惧害怕感。

2.2.2 反抗心理 反抗是儿童的天性,部分患儿会出现大哭大闹,吵着要回家,对抗治疗,用一种消极、不愉快情绪对治疗护理表示抗议。

3 干预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环境 营造一个适合儿童心理的环境,可在护士站里摆放玩具,病房墙上挂上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图像。病房可采用暖色调,床上用具可选择带小熊、鸭子等可爱图案的布类来代替传统的白色布类,必要时可播放儿童音乐。消除患儿的恐惧感,给家属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3.2 倡导人性化服务 护士热情 、耐心 、细致地为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服务及相关规定,尽快帮助家属熟悉就医环境,消除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通过讲解病因,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家属对疾病有所了解,增强家属对孩子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巡治,以实际行动使家属安心,消除家属因对疾病和预后不了解引起的焦虑恐惧感;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家属沟通,认真解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使家属正确面对疾病,消除家属的怀疑和不信任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如讲故事、唱歌 、抚摸 、交谈、交朋友等,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增加小儿的信任,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反抗行为。

3.3 强化护理技术培训 娴熟的护理技术是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和配合的关键。护士必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动作轻柔、娴熟、准确、快捷、规范。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用和蔼、同情、正确的语言引导家属缓解紧张情绪的同时,施以稳、准、轻、快的穿刺操作过程,努力做到一针见血,对家属内疚、怜爱心理起到抚慰作用,取得家属及患儿的极大信任和宽慰,同时消除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与患儿的心理护理同等重要。通过进行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消除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疑虑,使之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利于医患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达到患儿的早日康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刘艳,夏颖.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护理研究,2005,29:2652-2653.

上一篇:38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