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令闭关之谜

时间:2022-08-16 08:29:45

清廷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三年(1656年)及康熙元年(1662年)、四年(1665年)、十四年(1675年)五次颁布禁海令;顺治十七年(1660年)及康熙元年(1662年)、十七年(1678年)三次下达“迁海令”,以图断绝大陆人民对台湾郑成功的支援,禁止沿海居民出海经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正式停止海禁:“今海内一统,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第二年,清廷颁布四处海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和粤海关,以管理对外贸易。

1757年(乾隆22年)清廷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对外贸易港口,只余广州“一口通商”,以后在1759年(乾隆24年)、1809年(嘉庆14年)、1831年(道光10年)、1835年(道光15年)先后又颁布了《防夷五事》、《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条令,主要对来华外国人的活动进行各种限制,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彻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标志。

但是,175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促使乾隆皇帝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原来,清廷在康熙朝后期开放海禁,沿海地区贸易发达,仅苏州一地就有船千艘出海,几百船的货物卖给外国人,而且前来贸易的外国商船无不携带武器,这种情形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担忧,尤其是担心江浙良港宁波会变成第二个澳门,于是下令关闭三处海关,只留下广州一处海关作为通商口岸。

就在这种情况下,还发生了洪任辉闯关事件,更坚定了乾隆皇帝闭关的决心。

原来,洪任辉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翻译,1757年前两年,他带船绕过广州海关,在宁波海关进行贸易,由于宁波海关的税率远低于广州海关,让他尝到了甜头,此后两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商船都在宁波入关。

等到乾隆皇帝1757年禁令下达,洪任辉接到东印度公司的指使,试图在宁波闯关贸易不成下,竟然一路北上天津,试图直接上书乾隆皇帝,以达到重新开关恢复在宁波贸易的目的。

这种行为自然不会被一向自大的乾隆皇帝所容许,这件事的结果是洪任辉被驱逐出境,替他写状纸的中国人被斩首,清朝进一步加强了“一口贸易”的禁令。

上一篇:幼儿园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和功能及活动形式 下一篇: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