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单,为学生自主学习导航

时间:2022-08-16 07:46:47

巧用学习单,为学生自主学习导航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实践中,我发现使用自主学习单展开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学习单导学能启发学生独立探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掌舵导航,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课前学习单,导航课堂

《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课前学习单的设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去体会、确认、反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如我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两个项目调查的学习单:一是让学生对学习用品、玩具、家庭用品等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进行调查研究。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统计、归纳,学生认识了许多塑料制品,对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我发现学生通过实践所认识的远远多于老师所能告诉他们的。课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课堂上深入了解塑料制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了解自己家里、学校里周围有哪些“白色”污染,可以采用记录或照片的形式展现。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讨论调查结果,在讨论中学生充分体会到“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塑料是不是最糟糕的发明”得出“塑料本身没有错,错在人类使用不当”的正确认识,并提供方案和提示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积极行动,通过自身的努力减少“本身污染”。课前学习单有效地引领学生由课堂回归到生活,从理性回归到实践,提升了学生的人格,实现了“生活即教育”;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自己了解的“白色污染”展开交流分享,这是一种体验内化的过程,由感知到内化,由体验到实践,让儿童在螺旋式的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体验,不断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中学习单,聚焦有效

学习单的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构建习得、领会的一个高效学习平台。教学中,教师有效组织课堂交流、分享活动,设计好学中练习。一张有效的学习单,是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捕捉,是引领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也是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中学情,随时可以修改完善教学进程的好工具。

(一)有的放矢――任务驱动学习。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中的任务驱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位学生都有好奇、好探究、好讲理、好分享的天性,合理组织素材,提出关键问题启动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究。如《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设计了学习单一:1.先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1)我们班上有哪些诚信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2)我们班集体的诚信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习单二:组织正、反方进行辩论,辩论主题:《小学生要讲诚信吗?》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互助互学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二)有话可说――培养表达能力。

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现象,会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看法的总是那么几个人,而其他人则是跟风,此时老师往往无力于这种现象,把这少数人的起点看做全班的起点,一讲而过。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慢慢得过且过,不发表看法甚至一听而过,久而久之,就成了班级中的“无声配角”。如《怎样到达目的地》中的学习单:

1.出示六组要恰当便用交通工具的任务,请小组长打开信封,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应区域地图感知地形。请小组随机选择三组进行讨论,借助刚才的交通工具大PK表格,想一想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才能最佳完成任务,请说出理由?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议一议:从六项任务中选择三项小组内最感兴趣的出行任务。

(2)说一说:完成此项任务,分别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为什么?

(3)填一填:将小组讨论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准备大组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渗透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管理条例、不带易燃易爆物品、看交通指示牌……),同时渗透环保、低碳、合理换乘知识。

为“五一小长假的出游做准备”、从“张家港出发,去大连旅游”怎样的人可以选择哪些合适的交通工具?邀请不在张家港的亲戚朋友来“梁丰生态园玩”,你会建议他们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这样的话题根植于学生心间,更能触动心灵,解决学生的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内化情感、提高能力。

(三)探索研究,突破教学难点。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中的第一课《跟着唐僧去西游》,这是一篇集印度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教材,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地理知识。《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地理知识这一块存在几个薄弱点:1.地图上的方向分不清;2.看不明白图标的含义,对于地貌特点没有接触过,是个难点;3.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基于以上认识,我把重点放在了辨别方向、认识图标、明确印度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上。

学习单一:

印度在哪里呢?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找一找。看书57页右下角的地图,同桌两人一小组完成读图任务。

上一篇:福建商人:马尼拉里的“搬运工” 下一篇: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