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国内外教学能力研究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2-08-16 07:22:04

近15年来国内外教学能力研究可视化分析

[摘要]以WOS和CSSCI为数据源,对国内外1999~2013年教学能力研究论文的载文年度、高产作者、合作作者、高频关键词、高频参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了近15年来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教学能力;可视化分析;国内;国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04408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驾驭有关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必备心理特征”[1]。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学能力与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必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才能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决定教师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2]因此,对教学能力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能力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较关注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丰硕。纵观这些研究,要么是理论的演绎,要么是实证的探究,但缺乏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分析是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人类视觉感知系统,将数据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出来,快速直观的解释及概览数据,……有助于挖掘隐藏的有价值信息”[3]。因此,对教学能力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挖掘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载文信息、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和研究基础。

1数据来源及处理

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数据库,以“教学能力”为关键词检索从1999~2013年间发表的文章,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20篇。外文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 (简称WOS)的SSCI数据库,以“teaching ability”为主题词检索从1999~2013年间发表的文章,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566篇。数据下载日期均为2014年7月28日。

本研究借助于Ucinet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work)、CitNetExplorer和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进行研究。Ucinet6由史蒂夫・博尔加蒂等人共同开发[3],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4]。CitNetExplorer和VOSviewer由荷兰莱顿大学凡・艾克与沃特曼研发,CitNetExplorer能够清晰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时间发展和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5],VOSviewer在聚类技术和图谱分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6]。

2研究结果与分析

总体上,近15年来国内外教学能力研究论文逐年上升,国外论文比国内论文多446篇,且国外每年发文频率高于国内,相差最多的年份为2013年,差值达到56篇(见图1)。

2.1研究主体分析

研究主体是指一群围绕某一研究领域共同开展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团队,……其最终结果表现在创新知识的质量和数量上。”[7]因此,对教学能力研究主体的分析,能发现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创新团体。

对第一作者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高频第一作者),得到国内外高产第一作者发文频次统计表(见表1)。

图3显示,代表申继亮、林崇德、张学民的圆点最大,表明这3位学者在教学能力研究领域占据核心地位,并且这3位作者形成了一个合作团体。其他作者的合作都比较分散。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在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合作规模很小,合作程度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团体。

合作作者只显示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并没有显现合作群体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人物可以通过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进行分析后提取。网络密度指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密度越大,说明该网络对网络成员产生的影响可能越大。利用Ucinet6软件对国内外合作作者的网络密度进行分析,得到国外合作作者的密度为0.02,国内合作作者的密度为0.0441。这两个值都很低,说明国内外学者合作都较少,联系不紧密。即便如此,对合作作者进行中心性分析,能进一步探究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见表2和表3)。

“中心性是关于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性位置的测量概念,描述的是个人或组织在其所处的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9]中心性包括程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程度中心度(Degree)是指在其与之直接相连的邻居节点当中的中心程度,往往用与之直接相连的节点数来衡量。程度中心度越高,表明此作者与其他作者合作的机会越多,在网络关系中也就更具影响力。接近中心度(nCloseness)是表示在网络中一个点和其他点的距离,因此c别人距离越短,则中心性越高,表示该点越居于重要位置[9]。

2.2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可以用于确定某领域的研究热点。”[10]因此,如果某关键词在多篇文章中同时出现,那么该关键词就是研究热点[11]。把词频大于等于3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经统计,国外有46个高频关键词,国内有27个高频关键词。运用Ucinet6绘制国内外高频关键词网络图谱,生成高频关键词网络图(图4、图5)。图4国

2.3研究基础分析

“高被引文献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来源,反映着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发展方向,是探究热点主题、研究前沿的重要依据。”[6]对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能发现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

对20 822篇国外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把被引次数大于等于6次的参考文献作为高频参考文献,经统计共有50篇高频参考文献。例如:Cohen J的《Teaching physics in a physiologically meaningful manner》(从富有意义的生理学角度教授物理学)、Vygotsky L的《Building preservice teaching efficacy: a comparison of instructional models》(增加岗前教学培训功效――教学模式一方面的对比)这两篇是出现频次(20)最高的文献。其次,Shulman L. S的《Exploring one aspect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of teaching assistants using the test of understanding graphs in kinematics》(运用动力学的图形分析测试来探索教学助理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一方面)也是出现频次(16)较高的文献。统计频次表明上述几篇文献在国外教学能力研究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内649篇参考文献进行高频参考文献统计分析,经统计共有14篇高频参考文献。其中,申继亮的《论教师的教学能力》出现的频次最高为7次,罗树华的《教师能力学》出现频次为5次。说明这两篇文献在国内教学能力研究领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献。

上一篇:改善胸腺功能或是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下一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优选硝苯地平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