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住宅为例谈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及其实现

时间:2022-08-16 06:14:16

以住宅为例谈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及其实现

【摘 要】只有运动才是活力的源泉,追求运动之美是人类的本能,而建筑形态变化也应当符合这种运动特性要求。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可变形态的应用价值及其实现方案,并在结构重建角度略谈其对建筑设计可变形态的支持。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可变形态;实现方法

建筑所展现的设计形态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既有的静态自闭形式,继而转化到追求动态的建筑美学领域。建筑美学的一个基本倾向是表达出建筑的时间空间一体性,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只是建筑美学理念的一部分,建筑更应当体现出一种运动之美。近一段时间以来,科技进步、可持续理论及混沌理论发展,再加上建筑自身功能渐趋复杂,已经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从业者不再相信建筑的静态性与纯粹性,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结构,拥有持续变化属性,这种信念让更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注意新型可变建筑形态。

一、建筑设计可变形态的应用价值

建筑的可变形态是建筑自身所固有的一项属性,更是建筑针对所处条件产生的积极回应,其所表达出的观点是建筑的良好适应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建筑可变形态本身就是以建筑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是在建筑设计完成初始阶段就被决定了的,这就和建筑的改建及改造产生明显区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建筑设计可变形态一般是由结构固定的可变构件所统一构造形成的可变体系,因此这种可变构件同临时构件存在很大区别,可变建筑同临时建筑是完全不同的。可变建筑具有多项实用性优点,譬如适应性良好、建筑空间丰富、材料节约、能够可持续发展等,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建筑自身独有的适应性优势。

(一)良好的气候适应功能

自然环境中的季节气候、晨昏交替是普遍规律,固定的建筑形式虽然能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但难免显得生硬呆板、隔断了建筑同环境间的关联,而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却可以从容应对室内室外空间转变,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机融合。

(二)良好的个性适应功能

所有的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习惯,也对改善生活环境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意愿,建筑师不管考虑得怎样细致也终究难以满足全部使用者需求。可变建筑却可以尽最大可能提供出改造空间的一种期待,将所有用户的创造力都挖掘调动出来,让人们可以根据意愿随意支配空间。

二、住宅建筑可变形态的实现方略

(一)可变形态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理论支持来源于美国的开放建筑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基于对住宅的深入理解,即认识到住宅所具有的共性及个性两个层面思考空间。当住宅的表现形式倾向于群体时,便要符合统一构成规则,不管是小区里面的独立住宅,抑或是住宅里的单户外框架,均要求符合共性有序设计规范。再反观单独的住宅户型,则要求内部结构符合私密及个性化要求,这一要求的理论及相关实践有效解决了目前公寓型住宅楼在人居环境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用户提供了可以自行设计的“家”,更为科学、全面而又人性化地体现出住宅自我设计原则。

(二)可变形态设计实现

住宅开放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用更加动态的观点进行建筑环境考察,并系统研究建筑形态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其中就要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支撑型住宅”,这个概念是我国建筑设计专家所提出来的,本概念及所属方法把美国哈布瑞根教授倡导的开放建筑理论进一步深化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平面设计布置手法,使用户拥有了更多的自我选择机会,并省去了用户的很多时间。支撑型住宅的一项重要做法就是:先把住宅建设划分成支撑体同拆分体两大部分,两大部分分开设计、分开建造。有关部门及建筑设计师共同探讨建造支撑体的方法,然后建筑设计师同用户商议决定室内布置方案。接下来将住户已经选择好的拆分体设计意愿落实到支撑体上去,最后形成完整化的可用住宅。

三、在结构方面对形态重构进行支持

(一)可变形态的设计影响

当对建筑结构进行可变形态布置时,形态重构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因为此时关注的建筑有机形态、曲率变化等形体特征同传统建筑方案存在区别。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均是以正交作为主要原则,当确立曲线变化时,要保证粱梁间的垂直关系,并且使粱梁交点位置有柱子对其有效支撑。设计人员可以按照建筑结构自身逻辑形成更加方便的有机曲线形态,最终让建筑形体满足目标要求。

在建筑结构优化与建筑材料更新的今天,很多建筑有机形态已经完全没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逻辑束缚,像高强度钢结构建材、膜材的应用都给可变形态提供了更多可能。国内的很多建筑现在采取网式结构,在塑造形态方面表现出了更大的自由度,然而自由是相对的,建筑结构依然要符合自身逻辑,形态的形成与改变除满足功能和美学需要外,还要更符合其内部结构根据。在布置设计精确结构时,定性设计同参数设计更加接近,同用计算机进行参数设计比起来,基于人工的定性设计更具人性化优势。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样设计并引入参数设计方式,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非得到刻板的所谓科学化结果。

(二)可变形态同使用功能的关联

按照建筑预期使用功能确立形态是一项重要过程,建筑的最基本作用是使用功能,其次才是形态的美观性,形态美观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符合标准的基础之上的。朝向、入口、开窗等都是关键的功能要素,其中入口的意义极为突出,对于整个建筑风貌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最终可以主导建筑的基本形态。这就像动物的嘴影响到动物的进食一样,入口的结构、大小同建筑体量、建筑作用是相互统一的。同时应当依照建筑的差异功能设计出不同的入口,可以分成主入口、次入口、紧急疏散口等。从上面论述的使用功能对可变形态设计的影响来看,入口设计必须服从于建筑需求。

景观乃是建筑有机体的又一关键导向,建筑应当力求朝向更好的景观目标进行设计,如果其所在位置朝向景观外部特征表现不显著,各方向均有类似景观时,日照朝向便成为重点决定要素。朝向及开窗均能够塑造出建筑的可变形态。建筑接受南向日照这个大原则使得南面宽大开窗的情况出现比例更高,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要求完全可以根据现有景观条件及南朝向现实达到更好的节能状态。

在进行剖面及立面设计时,因为绝大多数定性设计所考虑到的均为空间二维结构,在第三维度上,定性设计是相对固定的,拥有自身不变刚度。由于限制条件不多,无法制定更加有效的第三维度参考标准,这就使得有机形体显得变化多端。此时便应当想到内部人流变化,现场体验成为形态设计的关键考虑点,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里面体验到不同的可变形态,让形态变化更符合人体需要。比如在高层住宅建筑里面安排合适的空中花园,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在空中享受到同地面一样的体验乐趣。

总 结:

在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实现过程中,可变设计让建筑形态达到了灵活变化的目标,而且当建筑建设完成后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在原有结构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达到灵活变动,对于完善建筑形态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张忆.以住宅为例谈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及其实现[J].山西建筑,2009,35(02).

[2]张瑜.现代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手法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0).

[3]张琳.浅析住宅建筑空间设计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4]侯梦雪.儿童房伴我成长[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8(06).

[5]周祥.论当代文化背景中的建筑发展[J].中外建筑,2012(06).

[6]周小兵.当代建筑设计的哲学理念:生态、动态与心态的统一[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06).

上一篇: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烈度区抗震性能分析 下一篇:生态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