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增发:爱心洒满乌蒙山乡

时间:2022-08-16 05:55:27

谢增发:爱心洒满乌蒙山乡

1997年,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地税局干部谢增发退休后,放弃城里舒适安逸的生活,回到养育他的故土――威宁县麻乍乡二田坝村,养猪、种地、种树、种草,将每年几万元的退休工资用来周济村民、资助学生、植树护林、修建进山道路……爱心洒满了故乡,当地村民都称呼他“活雷锋”。

“我们这些地方文化层次落后,有些孩子读到四五年级就辍学回家了。特别是女孩子,十几岁就结婚生子,我看到很痛心。”这是谢增发选择继续留在大山里的原因。“读书才有出路。”谢增发认为,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大山找到更好的生活出路,唯一途径就是好好读书。遇到村里谁家孩子辍学在家,谢增发就去帮忙动员孩子继续念书。每逢孩子们念书没有学费,谢增发就伸出援助之手,借钱给他们读书,极少数人家因特别困难,借了的钱也一直没有还。

“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初中时得到谢增发资助的李继永感激地说,李继永如今在昆明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他说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多亏谢老的帮助,让他完成了学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十几年来,谢增发共为136名学生垫付学费,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帮助了80余名孩子完成了学业,走到大山外工作。想到这些走出大山走上成功之路的的孩子们,谢增发心里就觉得非常满足。

谢增发知道,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先修路。农闲季节,他多次动员并组织村民投入了近8000个劳动力,一锄一铲、肩挑手抬修路。修路没资金,他带头捐款,并动员在外工作、经济较为宽裕的村民捐款。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以给自己“打工修路”的形式,为十几户村民的孩子垫付学杂费近3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修建了机动车道路6公里、马车道路13公里。

谢增发到村里以后,看到光秃秃的山坡,村民们生活环境也极其恶劣。当年,他花了4000多元买来草种和树种,用林草兼种的方法种在山上荒地里,从此精心管护。十多年来,谢增发义务种植20余亩,义务管护天然林500多亩、天然草场800亩,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义务“护林员”。十几年的努力,让旧日石漠化严重的山头变得郁郁葱葱,昔日的荒坡也逐渐变成了森林。

2007年,谢增发在村里试种的野苦菜(中药材)取得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次年,由村民联办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在二田村、双河村两村种植中药材上千亩,其中野苦菜就占了70%,这也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家人问他为什么放着县城舒适的日子不过,偏要回到农村过苦日子,还把自己的工资用来资助村民时,他说,15岁时曾经看过一篇《甘祖昌将军回乡当农民》的报道,从少年时代,甘祖昌将军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就一直印在他脑海,成为他的榜样。他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雷锋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他。有生之年能够回到家乡,为村民们做点事,他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上一篇:公众关注姚贝娜时可否为布鞋院士点个赞 下一篇:China Tights Grips on Internet Fina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