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行\下病上行”

时间:2022-08-16 04:57:12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06-0070-01

【关键词】更年期;功能性出血

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人体食物摄入激素增多,生态污染受到的环境下,由于人体机能器官自我调节功能受到弱化,所以,导致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出血疾病根源的气虚、血虚和肾虚的几率增加。怎样才能实现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出血得到更加明显的疗效呢?笔者在临床医疗过程深切地体会到,在排除了宫器质性出血(比如子宫肌瘤、宫外孕等)的前提下,就是要在传统医治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中医学辨证立法,根据“上病取其下,下病取其上,上下皆病取其中”的原则,相机对患者实行“上病下行、下病上行”施药治疗,止其坠助其升,从而达到固摄冲任的医效果。

2009年4月20日,有位50岁的王姓患者前来就诊。据主诉,患者2009年3月14日月经来潮,淋漓不止,时而伴随紫色血块流出,先后吃过好几种中药,后来也吃过“妇科止血灵”等西药,还打了止血针,均未见好转。查其医院超声检查报告诊断,子宫后位、大小测值正常、肌壁光点均匀、内膜线清晰,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基本上可以排除其宫器质性出血,再查其中药处方:炒龟板10 g,黄柏10 g,樗皮10 g,香附10 g,黄芩10 g,白芍15 g,六汗10 g,黑地榆10 g,黑蒲黄10 g,血余炭10 g,阿胶20 g,旱莲草10 g,甘草5 g。所用药理符合治疗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出血的补脾益气、养血柔肝、固冲止血之所需,完全符合主诉疾病医治要求。按理说,这张中药处方能连服3剂就会产生明显效果,但其缘何其连服6剂都未见产生明显好转呢?

经过仔细询问后笔者发现,这位患者现症月经量多,其势而崩,乏力气短。按照辨证立法,属气血两虚、冲任不固。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使用补中升清方进行加减,既要防其脱,又要固其本;既要止其坠,又要促其升,以求达到标本兼治,固摄冲任之效果。于是笔者开具如下之处方:

生黄芪30 g,党参20 g,柴胡15 g,黑升麻15 g,荆芥炭10 g,生地20 g,熟地20 g,黑香附10 g,川断15 g,桑寄生20 g,茜草根10 g,乌贼骨15 g,生牡蛎30 g,艾叶炭10 g,生侧柏15 g,阿胶15 g,黑蒲黄10 g,地榆10 g,血余炭10 g。患者服用3剂后,出血量大幅减少,服用7剂后,实现基本止血,取得显著的疗效。

按照传统中医学观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而“气为血之帅”的气血关系包含了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和气能摄血三个方面:即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有气作为动力,血液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和血液正常循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而“血为气之母”则包含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个方面:即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以及气存于血中、依附而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行全身等。而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出血的病因病机, 主要是因为妇女到了绝经期前后,由于肾气渐衰,冲任虚亏,天癸将竭,精血不足,归纳起来,就是气虚血虚,器官收缩功能衰退,无法实现在年轻时靠子宫内力收缩实现其子宫内膜自然剥离。正因为如此,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出血的势头都是“往下坠”,出现“非时而下,淋漓不断”、“忽然暴下”的崩漏现象。纵观众多名老中医医案,妇女更年期的崩漏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经常出现互相转化,即崩可转成漏,漏可转成崩。基于此,笔者在医治妇女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过程中,采取党参、生黄芪补脾益气,生熟地、白芍、阿胶养血柔肝,川断、桑寄生补肾固冲,艾叶炭、荆芥炭、血余炭、茜草根、生蒲黄化淤止血,根据中医根据“上病取其下,下病取其上,上下皆病取其中”的的理论原则,特地用柴胡、升麻促其气血上升,好比帮助心气不足的老年人要实现爬山一样,既要上面对其“拉”,又要下面对其“托”,上下形面“合力”,助其完成爬上山顶一样,来达到止其坠助其升,防其脱而固其本,标本兼治固摄冲任之效果。

“上病取其下,下病取其上,上下皆病取其中”的原则,相机实行“上病下行、下病上行”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重要环节。笔者清楚记得,有位老中医在开具医治鼻出血中药处方时,特地加用川牛膝其时笔者不解,问其缘由。这位老中医回答说是“引药下行”。他还说,“引药下行”是实现“上病下行、下病上行”中医辨证医治的“领头雁”和“带路人”,至关重要。如今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位老中医的观点不仅医道高深,而且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名言。

上一篇: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焦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 下一篇:浅谈老年患者术前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