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小角色的粮草谋略

时间:2022-08-16 04:46:21

张培宵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单一不能否认,但不意味着你就借不到钱了。借钱的方法有很多种,不是银行告诉你的,而是你脑袋告诉你的。

曾经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李民生,投资初期最发愁的就是资金。自己跟家人亲友借的十几万元原本是够用的,因为一同投资的还有另外两个人,然而煤炭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除了安全风险,还有市场、政策和行业风险,没多久两个合伙人就陆续找理由退出了。要继续投资下去,李民生惟一的出路就是贷款。

但是李民生面临的是煤炭行业的一大困境:企业很难融到资――融资成本高――考虑成本因素,安全系数降低――增加煤矿的危险――更难融到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边是生产设备需要维护,工人工资、运输等等都是很大一笔费用,另外由于销售终端并不是大电厂,更多的用户是分散的工厂。这些工厂大多不能及时付款。所以,资金压力特别大。那边却是银行根本不肯放贷给他这种仍在开矿阶段的企业。怎么办呢?

李民生想,要向银行借到钱,首先得清楚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他反复与银行工作人员接触后了解到,银行对于煤矿企业的放贷极为谨慎,但也有特殊的。比如经过勘探确认有煤的地方,银行的放贷就相对宽松很多。于是他先去附近有煤的县,将自己的5万元先投入到一个小煤矿,并说要陆续投资煤矿。果然再到银行申请贷款时就轻松了很多,没多久李民生拿到了银行的贷款,当贷款入账后,他再拿出一部分贷款挪到自己正在开采的煤矿上,靠这个办法,李民生的开矿才得以继续。

李民生的这招着实有点阴损,算不上正路子。不过目前的确有不少创业者只能通过类似的办法筹集资金。这与古龙在他的小说《绝代双娇》中移花接木的功夫颇为相似。

古龙笔下的移花接木功夫,是一种借力使力的武功。虽非武林正途,但此功与武当的四两拨千斤、少林的沾衣十八跌相似,以柔克刚,先发制人,出手特别迅捷。

另类的筹资方式

创业要有本钱,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只是并不是每个想创业的人都能拿出创业的本钱,特别是对于那些家庭突遭变故,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人来说,别说拿出钱投资创业,每月的生活费都捉襟见肘。一般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令人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却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绝地逢生,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也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广州的张培宵筹集创业资金的方法很特别,有人甚至称其为另类。3年前,张培宵突然间一无所有了。至今他依然难以忘怀3年前的那个“多灾多难”的月份。他70多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他偏偏在这时候又失业了。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源全靠妻子和母亲两人每月共千余元的收入支撑,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张培宵想开一家小店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因为给父亲治病,家中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向亲友借,亲友的理论是救急不救穷,没有人认为张培宵能还得起钱。用自己家的房子贷款风险又太大,万一经营不好,一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正在张培宵为借款发愁的时候,一位朋友的话提醒了他,这位朋友说,你这小子命算不错的了,老子死了给你留下那么好的房子。对啊,何不将父亲留下的房子作为本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呢?

说干就干。张培宵说服母亲和妻子将这套位于一类地段的大房子以65万元的价钱卖了出去,转而在三类地段花32万元买了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一倒手,赚了30多万元。除了留给家里10万元的生活费用外,他利用剩下的20万元顺利加盟了一家洗衣店。

移花接木功夫的关键,就是要摸清对方的真气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很多创业者在最初筹款准备创业时,最不清楚的是该如何借力。所谓借力,就是用小力去搏大力。在借力的过程中,先要将自己的优势衡量清楚。比如张培宵家的大房子在广州最好的地段,面积也很大,这就是张培宵拥有的力。用这股“力”去换“力”时,如果自己的优势明显,那就可以积蓄到资金。尝到甜头的张培宵就因为“换”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力度”的差异,因此他没有马上罢手,反而在“大房换小房”上面打起了主意。他在三类地段住了1年多,等房价又涨了近20%后,又以39万元的价钱将房子出售,然后花28万元在番禺买了套同样是80多平米的精装修新房子。张培宵说,“一家三口,80多平方米住着挺好,地点是远了点,但小区的设施非常齐全,生活很安逸。”

用这笔换房赚来的10万元,张培宵又在番禺新兴的大型住宅区里购买了一个小商铺,经营起小百货的生意。一家洗衣店、一家小百货店,两个店铺的收入不但让一家人生活好了起来,张培宵也积蓄了一定的资金。

俗话说得好:借力发力不费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就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能够四两拨千斤。

一个巧妙的说法

不论是李民生也好,还是张培宵也好,他们筹钱的途径说起来就是将筹钱的事情换了一个“说法”。凡事都在一种说法。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一句话说得别人笑,一句话说得别人跳”,说得不到位就借不到钱。

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让你滚到一边去,“哼,要我给你卖体力,没门!”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筹钱的过程与此相似。

所谓移花接木,就是用巧妙的说法或方式,弥补自己缺钱的短板。还有一个例子,英国大英图书馆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图书馆要搬家,也就是说从旧馆要搬到新馆,结果一算,搬运费要几百万英镑,要花费这么多钱当然会让人十分心疼,怎么办7有一个高人向馆长出了一个点子,结果只花了几千英镑就解决了问题。

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10本书。结果,许多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请大家给我还到新馆来。就这样,图书馆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移花接木的功夫中,的确大有文章可做。

从银行的口袋借钱

《科学投资》自从设立了读者热线后,常常接到读者这样的咨询:我有一个非常有钱景的项目,而且项目已经开展得比较顺利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我本人又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有价物品,怎么才能让银行贷款给我呢?

其实此类的咨询者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说得简单一些,现在的银行都是商业性银行,都是为赚钱,都是在做生意,只不过银行是做钱赚钱的生意。只要有利可图,有个安全感,有个说法,他能不借你吗?你借得越多,他就赚

得越多,他就越高兴。你有信誉,他能赚到钱,他还会找你来借他的钱。所以从银行贷款的关键是,除了让银行确认他们可以赚钱外,你怎么能够让银行确信把钱借给你是安全的。

我们再来看看,高手们是怎样利用移花接木从银行借钱的。

在中国航运史上,有一位“船王”就是靠“借钱买船”发家的。他就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包玉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向朋友借的钱。他借钱先买了一条破船,然后,用这条船去银行抵押贷款,贷来了款,再买第二条船。然后,再用第二条船作抵押,去买第三条船。他就是采取这种“抵押贷款”的办法,滚动发展起来的。

有一次,他竟两手空空。让著名的汇丰银行为他买来了一艘崭新的轮船。他是怎样操作的呢?他跑到银行,找到信贷部主任说:“主任,我在日本订购了一艘新船,价格是100万,同时,我又在日本的一家货运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船协议,每年租金是75万,我想请贵行支持一下,能不能给我贷款?”

信贷部主任说:“你这个点子不错,但你要有担保。”他说:“可以,我用信用状担保。”什么是信用状?就是货运公司从银行开出的信用证明。很快,包玉刚到日本拿来了信用状,银行就同意了给他贷款。你看,船都没有造,钱就给他了。你会问:为什么银行会给他贷款?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银行给他100万元造这条船,每年就有75万元的租金,不需2年,他就可以还清100万元的贷款:银行肯定担心,怕他有钱不还,或遇到情况还不了钱。这没关系,因为银行有货运公司的信用状担保,这家公司很守信用,如他不给钱,银行可以找这家货运公司,安全不成问题。所以,银行就敢贷给他。这就是包玉刚的说法。

还有,包玉刚赚到一笔钱,不是像有些小财主那样存起来,这样发展太慢,而是继续扩大规模。有规模才有效益,这样才能做大做强。他就是用这种滚动式的“抵押贷款”经营法,在大洋里越滚越大,成为世界航运之首。

这套方法对中小创业者是否也管用呢?被称作中国广告赞助第一人的张春健就曾尝试着套用了这种方法。张春健以“国有民营”的方式承包过一家饭店,这家饭店的年租金是60万元。当时,他刚从机关下海,通过关系找了3家国营企事业单位,和他们签订了“定点消费协议”。协议规定:在饭店每年必须消费多少钱以上,张春健每年给这家单位10%的返还。这3家单位都是大型国营企事业单位,每年仅会议、吃住消费等加起来就达到了100万元。然后,张春健拿着与3家单位签订的协议和一家较大的、信用较好单位的担保书,到工商银行贷款。再加上:“我是下海干部,你们和政府部门要支持”的说法,贷款很快就搞定了。

上一篇:独孤剑式 先练武功再请财神 下一篇:捻指神功 身边的筹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