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晕旁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肥大症50例

时间:2022-08-16 03:36:58

乳晕旁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肥大症50例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814-8824(2008)-8-0044-01

摘要:目的 乳晕旁小切口乳腺切除治疗特发性男性乳腺增生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画标记线确定乳腺切除的范围,做小于1/2弧度乳晕旁切口,以切口为中心切断乳晕下腺组织及部分脂肪组织,直至完整切除腺体,接负压引流管固定并加压包扎。 结果 左侧35例,右侧15例,50例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皮瓣坏死及变形,皮下积液等并发症,随访一年内无复发,手术切口平整,瘢痕不明显。结论 乳晕旁小切口切除乳腺治疗特发性男性乳腺增生症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切口小,美观,损伤和并发症小。

关键词 男性 乳腺增生症 乳晕下小切口 切除乳腺近年来男性乳腺增生发病率明显增高,临床好发于青春前后及老年期,对于明显影响外观者,腺体直径大于4cm者,药物治疗及保守治疗无效果者需要手术治疗,以往手术行横切口,术后留下瘢痕,影响美观,本院2001年至2008年收治特发性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50余例,适用乳晕旁小切口乳腺切除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年龄18岁~60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左侧乳腺增生者35例,右侧乳腺增生者15例,病程半年至10年,乳腺增生直径4cm~10cm,平均7cm,并排除、肝脏、肾上腺、肉芽肿性疾病及各系统恶性肿瘤及长期服药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术前根据乳腺组织的大小,画标记线确定乳腺腺体切除的范围,用利多卡因针局部浸润形麻醉满意后,做小于1/2弧度乳晕旁小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四周分离皮下脂肪组织及腺体间隙,对残存COOPER韧带于电刀切断,由血管处点凝止血,贴近腺体分离腺体前包膜,提起腺体从腺体边缘钝形和锐形分离腺体后疏松结缔组织,至后间隙,直至完整切除腺体,从乳晕切口处切取腺体组织,仔细止血,从腺体边缘切并接负压引流,用0-4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皮内缝合皮肤,外置敷料并加压包扎48-72小时,术后用抗生素1-4天,7-9天拆线。

2 结果

术后50例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发生,随访一年内无复发,手术切口平整,瘢痕不明显,胸前恢复正常男性外观。

3 讨论

男性乳腺增生症主要由血循环中性激素水平紊乱引起,Lewin指出男性乳腺增生症的性激素乱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雌激素增多,另一种是雌激素/雄激素比值增高。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可见于新生儿,由于母体或胎盘的雌激素进入胎儿循环作用于乳腺组织引起,也可见于青春期男性,年龄多在13-14岁,两侧乳腺增生的程度多数不对称,可持续数月到1年,20岁前增生的乳腺绝大多数自然消失,后者可见于病毒性炎、外伤、先天睾、睾酮合成缺陷及肾上腺、肝脏、甲状腺疾病,也可见于生殖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支气管癌及药物等。但仍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男性乳腺增生症找不到明确病因,各种激素测定均正常,被称为乳腺增生症。

乳晕旁小切口治疗特发性男性乳增生症的主要优点是:(1)手术时间短,方法简便,恢复快,住院时间短;(2)切口小,瘢痕隐蔽,美观;(3)皮瓣及血供可。本组无皮瓣及坏死发生。本法采用拨棒分离乳腺皮下组织,对皮瓣下的出血采用电凝,保留了血供的毛细血管;(4)无皮下积液,术后采用负压吸引及绷带加压包扎,无明显出血,无积液及积血产生;(5)复发率低,术后6个月无复发病例,手术中使用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在防止出血的同时也有镇痛的作用。

乳晕旁小切口治疗特发性男性乳腺增生注意以下几点:(1)男性乳腺增生症需要仔细鉴别。前者常见为两侧乳腺肥大或肿块质韧、边界清楚、活动,时有无及皮肤改变,X线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型、弥散型,后者多见于老年人,单侧、质硬、无疼痛,针吸活检易找到癌细胞;(2)对乳腺增生致皮肤悬垂者不宜使用,因术后影响胸型外观,对于乳晕大腺体不宜使用本法,因会影响操作,不利于术中止血;(3)乳晕切口应小于1/2乳晕四周,以免术后影响血供;(4)手术时四周缘必须切到乳腺外侧脂肪组织,不残留腺体,防止术后复发;(5)分离外侧乳腺腺体时注意不要损伤胸长神经及胸外侧动脉;(6)术中常规送冰块快速切片病理检查,一旦发现恶性肿瘤应同期行乳癌根治改良根治术。

参考文献

[1] 谌章仄.唐朝晖综述,黄字锋审校.男性乳腺增生.中华男科学,2000,6(3):184.

[2] 徐兵河,主编.乳腺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63.

上一篇: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分析 下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