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题不同

时间:2022-08-16 01:03:02

2015年中考已经降下帷幕,但有关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的解读才刚刚开始。之所以重视命题的解读,是因为熟悉和掌握已经考过的命题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中考作文的命题规律,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及新一年的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2015年全国中季命题的主要特点

笔者收集到2015年全国100余个考区的中考作文题150多个,其中包括25个考区采取了选题作文,即“两道考题”。其中全命题作文68道,占45.6%;半命题作文50道,占33.6%;话题作、文14道,占9.4%;材料作文17道,占11.4%。通过确凿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2015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命题形式百花齐放

1、全命题作文稳居榜首,一枝独秀。

在2015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中,全命题作文所占比例几近总数的一半,这既是对传统作文命题形式的强势回归,也是由命题作文强大的生命力与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决定的:命题作文有效地避免了宿构;评分标准便捷,操作性强,评价更易做到客观、公正;命题作文减少了考生拟题时的煞费苦心与举棋不定,为考生考场行文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而“不定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又同样给了考生天马行空的自由,便于考生尽展个性与才情。

2、半命题作文呈上升趋势,姹紫嫣红。

与2014 年相比,2015 年半命题作文占总数的比重增加,直追全命题作文。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也与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和优势息息相关: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能在命题、选材、立意等方面给考生更大自由,更便于考查考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3、材料作文比较稳定,安如泰山。

与往年相比,2015 年全国中考考场上,材料作文虽有所增加,但幅度并不特别明显,所占比重基本与往年持平,显得比较稳定。

4、话题作文再次下降,日渐式微。

在2015 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中,话题作文所占比重还不到十分之一。这再次表明,对于话题过于宽泛的弊端,越来越多的命题者有意识地选择避免。

5、选题作文大受青睐,风头正足。在全国100多个考区中,25个考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选题作文形式,即提供两个作文题目,供考生选择。这也表明命题者在命题形式上,更加注重命题的开放性,给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也更便于对考生综合素养的考查。

6、“裸题”干脆利落,别具一格。

中考考场上,常见的作文形式是“三段式”:导语(作文提示语)+题目+要求。在2015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中,这种形式仍是主流,但没有任何提示语的“裸题”有50多道,呈现出空前繁荣之势,令人注目。

7、独词题登场,别样风情。

在往年中考考场上,独词题很少见。但是在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中,江西省的“丢”、建省福州卷的“让”都是独词题。如此命题,匆独辟蹊径,给中考命题带来了新气象。

8、表达形式丰富多彩。

诗歌这一文体长时间被排除在中考作文之外,但这一局面在近两年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与诗歌亲密握手,将诗歌列为考生备选文体之行列,文体要求中没有了“诗歌除外”的字眼。

(二)命题内容纷繁多样

1、联系教材,联系教学。

今年北京卷情境小作文由一道变为两道,考生日常的“开放式学习”与考试评价形成良好的对接。“名著阅读”与“走进博物馆”都属于教材里学生开放性学习的内容,将“介绍名著阅读经验”与“分享参观博物馆的收获”设为写作情境,意在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语言交流任务。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表现力。

2、关注热点,关注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的学生,早巳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弄潮儿”。关注社会热点,有助于考生多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深圳卷“回家”,也与热点“常回家看看”紧密相关;临沂卷中考作文题直接引用汪国真的诗“还有一天的歌”,也与诗人汪国真逝世引发世人对诗认识和再思考有关;福建省宁德卷的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直接就是宗庆后、林书豪、朴槿惠这三个热点人物的事迹。

3、关注自我,关注成长。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写作的主要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各地的中考命题也以此为依据,并很好地彰显这一精神:在写作要求或提示语中,绝大多数题目中有“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联系实际” “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之类的语句出现,旗帜鲜明地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叙真事,吐真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展现自我。

4、充满人文情怀。

新课标倡导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方面,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更是不遗余力地予以体现,涉及理想、追求、品德、励志、关爱、感恩、友情、亲情等内容的文题频频出现。比如浙江省丽水卷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明朗”、湖北省襄阳卷的“ 需要表达”、四川省眉山卷的“有一种记忆叫温暖”等等。

5、联系阅读,读写结合。

读是写的基础,读写结合不仅体现在平时的作文学习中,也体现在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比如四川省成都卷的“挥手自兹去”就出自李白的诗《送友人》;北京卷题目二更是直接以前面的阅读材料为材料。

二、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预测

可以预见,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还将持续以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辅的局面。具体说来,2016 年作文命题将出现如下局面:

1、命题作文独占鳌头。

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的限制将越来越少,半命题作文也将给号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

2、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领地不大。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不是2016 年中考命题的一主流。领地也不大,但是,它们也绝不会在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中消失,而是会以一种更开放更极的状态让我们去面对。

3、选题作文将升温。

因为选题作文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和空间,更容易考查考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所以今年出现选题作文的考区比往年都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2016年中考命题选择选题作文的考区数量仍将增加。

4、关注阅读。

读写不分家。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的感悟与认识,除了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经历与经验,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阅读。所以,2016年中考命题在关注阅读上还会继续积极引导,材料直接来自前面钓阅读材料的作文命题还会更多地出现。

5、命题内容相对稳定。

中考作文命题原则是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理可辩。因而“成长与自我”、“社会与生活”、“情感与素质”、“感悟人生”、“健康阳光的心态”等有关主题仍将是2016年中考命题的考点。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下如何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 下一篇:高中物理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