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涂鸦创作

时间:2022-08-16 09:11:30

直觉涂鸦创作

直觉在艺术创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美术老师,应引导学生尊重直觉寻找创作素材,调动直觉锤炼创作构思,利用直觉学习创作技巧,顺应直觉凸显创作风格,突出绘本制作的原创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艺术直觉原创性绘本制作直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方式。在艺术创作中,直觉则表现为对绘画语言的感知,直接地把握画面,即艺术直觉。对艺术形式的感知通过直觉的洞察来认识和选择。对艺术形式的意味,也都是通过直觉来发现。艺术直觉包涵着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它是情感、想象、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体,直觉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

绘本,以其精彩的画面,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了学生原创绘本制作活动。绘本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故事情节、绘画设计与技能等。而学生在创作中常常故事情节雷同,画面形象雷同,半临摹状态,思维不流畅,笔底下的形象也别别扭扭的。因此,笔者尝试着引导学生顺应直觉,充分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绘本创作的灵感及创作的激情,阅读绘本时浸泡式感受绘本节的创作手法,以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凸显绘本原创性。

一、尊重直觉,从生活体验中寻找绘本创作的素材

指导学生尊重直觉,从生活体验中寻找创作素材,保证了学生绘本制作的原创性。在绘本创作中,直觉可以把握逻辑思维无法把握的感觉,比如某种表情和某种状态,可以抓住转瞬即逝的印象,可以感受无以言传的意味与形式,可以促使心理活动自由释放和舒展,可以进行反常规的创造,不必绞尽脑汁地构思,而以直觉意象为想象的材料;可以加快创作的进程,有一挥而就的功效。

直觉渗透着浓郁的情感,包含着鲜明的价值评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直觉对事物作判断时,表现出鲜明的喜怒哀乐,爱憎情绪,或褒或贬,好善恶恶。

1.观察体验生活

从大千世界中发现值得讲述或记录的故事,鼓励学生以个人的经历、记忆和趣事作为故事的原型。如马××的《我的香港之旅》,基于细腻的观察,生动描绘了小作者到香港旅游时的兴奋、新鲜、刺激和尴尬。

又如王××的《小蓉的一天》以平常的一天,反映了当前学生忙碌的学习生活,让人看了以后平添一份忧伤,更多一丝感叹。

2.关注解读社会

引导学生通过看报纸或电视,关注流行时尚,用画笔来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如郑××的《鬼丫头美容记》记录了孩子们对当前社会流行的美容生活体验,有点幼稚,有点捣蛋,更多的是天真和好奇。

3.阅读理解经典

从古今中外经典中挖掘素材,用绘本的形式来描述书里书外、古今中外的趣闻轶事,同时理解和体验经典。如张××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用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描绘出王子猷咏诗赏雪时的兴致勃勃,访友时的热切心态,船至友人家门口时又兴尽而返,把王子猷的率性自然、天真通脱、了无挂碍的行为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哗”表现出诗人情绪;用“嗯”来表现平静的心境;“回去吧”则带着忧伤的美丽,把晋人的洒脱都镌刻在了画面中。

二、调动直觉,在快乐游戏中锤炼绘本创作的构思

学生的艺术直觉往往处于精神放松和愉悦状态下,才能真实流露出来。游戏式的教学,是调动直觉的好方法。不必为学生设置固有的范式,只需主导一种轻松活泼的游戏性学习环境即可,让学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儿童美术的自由精神,又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更利于绘本创作的构思。

1.天马行空编故事

在课间活动时,在学生自由自在玩耍时,你经常会发现:其实学生是编故事的高手,能信口开河,看见什么编什么,滔滔不绝。而大多数绘本的灵感就来自简单的叙述。如张××的《疯狂的松鼠》,这是一本孩子在练习画素描静物时无意识涂鸦的产物,绘本的制作过程很是疯狂,或许受了《哈利波特》的影响,六年级的小作者凭着直觉胡编乱造,形成了“马桶出版社”“导演:张××的0.5mm厘米高考专用笔”“飞贼式发行”等绘本故事,其中无不透露着孩童世界的机灵。

2.心驰神往讲故事

为了拓展绘本创作的构思,笔者在美术课前安排快乐三分钟,设立“故事大擂台”。教师给出主题,学生根据主题编故事,可以小组合作。在七嘴八舌的交流中,妙语连珠,情节跌宕起伏。如应××的《拯救地球》,就是在这种游戏中完成创作构思的。小作者把自己化生成拯救地球的超人,挖空心思地通过各种机械手段去解除地球的危机,但是地球也因此成为了“机械地球”,眼看着资源即将耗尽,孩子也懵懂的意识到只有通过对世界的博爱和怜悯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情结,构思巧妙,形象鲜明,情节紧凑。

3.兴致勃勃演故事

自编自导的故事表演,更是精彩纷呈。在师生热情鼓励下,引导学生演出故事中各种角色的神情、姿态……在游戏中完成故事从语言到形象的转换、剪切、以及上下链接,同时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想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使绘本创作其乐无穷。周××的《两只爱打架的恐龙》,真是挖空了心思,用尾巴打,用爪子抓,用牙齿咬……“最后,他们俩谁都没有心情享受这块肥沃、富饶、充满吸引力的土地”,很令人深思!

三、利用直觉,在经典赏读中学习绘本创作的技巧

直觉是通过“积极的眼睛思维”来洞察客观。马蒂斯讲,“‘看’也正是‘眼睛的思维’。”在欣赏画家的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其特有的敏感性,我们在自然中会突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形式、画面、题材等等。夸美纽斯认为,“告诉孩子什么,不如让孩子亲眼看见什么”。因此,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直觉,学习绘本创作的技巧。

当下丰富的绘本资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感觉的“食粮”。比较技巧、表现风格,比一比封面、扉页、环衬、封底中隐藏着的“神秘”。经过阅读、发现、探索,也就是在调动感觉学习的过程中,明确绘本主体形象、角色及场景、角色组合与情感表达、动感与对比等。因此,笔者指导过程是,让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绘本,利用直觉发现绘本的结构,学会用直觉品味故事,读出表达技巧,继而品味自己的个性理解。通过对绘画语言、文字语言特别是图文结合碰撞产生的新语言的思考,把喜欢的绘本思想转化为自己创作绘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绘本创作的技巧。

四、顺应直觉,在个性表现中凸显绘本创作的风格

艺术直觉的把握,反映在一幅画的创作过程。经过多次的选择,从构思、构图到上画纸,在画纸上反复调整、探索,从整体效果到每一局部的色彩、笔触、肌理的效果。

绘本创作切忌随人脚后行,须是自我胸中出。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时,要求学生想方设法保留直觉,注重积累;在绘本创作中善于利用直觉,凸现个性,丰富情感。

1.建立个人视觉素材库

以写生的方式,能使学生以个人独特的方式加工第一手的视觉语言。通过写生深入的观察,我们才会意识到:不管是一个物体,一座建筑,还是一个人物,一只动物,或是一株小草他们的比例,姿态,结构都是多么的神奇。虽然写生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题,但落在纸上的每一个痕迹,每一笔线条都是一种积累。也许一张没有完成的潦草速写,在绘本创作中也能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素材。笔者在鼓励学生动手写生的同时,大力提倡用眼睛写生,用大脑写生,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关注那些没有防备的无意识的瞬间,如一个尽情玩耍的同伴,或一群聚在一起的小家伙。关注任何经过你眼前的事物,我们都要当时的感觉将它们留在记忆里。这些看似平常的情景,都可以被剪辑到绘本的画面里。和自己一起讲故事。可以说,学生们的每一本原创绘本,从具象到意象,都是他们从眼到手,从脑到心的视觉积累和反映。

2.完善心中的理想角色

直觉的本质在于它是意识与无意识的交接点。在创作绘本时,笔者常常给学生一叠画纸,让他们在画纸上随心所欲地画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或人物的神情举止,鼓励学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角色,自然属性以及人的性格——绘本形象。根据直觉形象把自己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主角里,幻想在故事的情节中,把角色的情绪、思想,甚至具体到从肢体语言和细微的面部表情都一一表现出来,直到心灵与画稿的某个形象达到一种默契,产生故事主角非她莫属的冲动。当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与故事主角合二为一,完全忘我时,那就说明学生的创作已经完全对路了。

如张××的《布头人》,这个小布头人的雏型是在一次偶然的涂鸦中获得的,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而越来越形象、丰满起来。当我们再一次读这个小绘本的时候,依旧可以感受到简练的形象中,蕴含了小画家多少次的提炼和玩味,把诗人一样的呓语和哲学家一样透彻,同时灌注在这个简单的布头人身上,也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把自己的思想画出来。

3.选择自己的表现方法

小学生的绘本创作,一定要尊重他们表达的自由,鼓励他们在有限的技能技巧中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表达方法。凡是从感觉出发,从感情出发,从现有的能力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是最好的。用自己的语言来画故事才是最有趣和好玩的,作品形式是倾向抒情性的还是造型性的,是强烈的幽默元素还是奇异魔幻的风格都是优秀的标志。从而,让学生确立一个绘本创作的宗旨:一切形式要服从于自己的感觉,即表现形式是否符合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最后让形式和感觉在创作中协调统一起来,即不同色彩倾向、不一样的媒材与视角等。看,在学生的绘本里,每一种技法都被运用的恰到好处,每一本绘本都精彩纷呈。

4.呈现独特的思想情感

绘本创作本身不仅只限于再现一种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再现对某种事物的触动或感动。笔者在指导学生绘本创作中,强调直觉是重要的主导因素,要求学生经常反观自己,跟随自己的直觉,突破固有的约束。通过直觉看到事物的自由和纯粹,用绘本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愤怒、恐惧、失落和怜惜等个性化情绪,使绘本创作成为释放自我情感的方式,无拘无束,与心灵相伴,任意飞翔,使绘本更具独创性,同时注意色彩倾向与情感、媒材视角与画面表达等,让绘本更富有情感,迸发出新的形式和力量。如施××的《Hello Superman》,绿、黄、黑三种色调冒出丝丝鬼气,颇有《聊斋》的鬼异。故事从墓地旁的营地集训讲起,晚上宿舍里的鬼故事,导致同学在厕所里吓的尖声大叫……到后来和幻想中的“贞子”交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分享美食,最终在战胜恐惧后踏上回家的路。作品情节丰富,心理描绘逼真自然,堪称精品。

总之,顺应直觉,坚持原创,不仅让学生在绘本制作中享受快乐,更让学生找回了无忌的童言,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同时也形象地理解了许多童话。

上一篇:The Game’s BiggestYear Ever 下一篇:Swiss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