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肺部照射对小儿肺炎恢复期影响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6 08:22:06

超短波肺部照射对小儿肺炎恢复期影响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超短波肺部照射对小儿肺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120例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 由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 使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 并给予患儿光穴位照射疗法;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肺部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并分析讨论。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80.0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肺炎恢复期;超短波肺部照射;光穴位照射疗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ultrashort wave pulmonary irradiation on convalescence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in convalescence of pediatric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such as drugs for anti-infection, relieving cough and reducing sputum, and preventing asthma, along with laser acupoint irradiation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ultrashort wave pulmonary irradiation for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sults After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00% than 8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onvalescence of pediatric pneumonia; Ultrashort wave pulmonary irradiation; Laser acupoint irradiation treatment

小儿肺炎在儿童临床疾病中为多发疾病, 此疾病预后治疗情况需取决于患儿的肺部炎症是否能被及时发现和控制[1]。在以往的小儿肺炎患儿的常规治疗结果中, 虽绝大部分患儿经治疗后肺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但有部分患儿仍出现肺部音吸收不明显或不吸收的症状, 因此, 常常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 不仅使治疗时间被延长还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也易使患儿出现抗生素耐药性。因此, 本文作者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选取部分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 对治疗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选取120例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观察组中女28例, 男32例, 年龄0.1~3.0岁, 平均年龄(0.12±0.89)岁, 患儿平均体质量(10.21±5.56)kg;对照组中女30例, 男30例, 年龄0.2~2.0岁, 平均年龄(0.22±0.55)岁, 患儿平均体质量(12.22±6.57)kg。以上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 时而伴有咳嗽和咳痰, 肺部有细湿音, 血象具有偏高现象。排除有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 并排除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患儿和合并肺部感染患儿。在本文研究实验进行之前, 患儿家长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 均属自愿参与, 并签署自愿协议, 患儿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 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中60例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 使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 并给予患儿光穴位照射疗法。常规治疗具体步骤为:①使用抗菌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当患儿疑似或确诊为肺炎时, 需首先选择使用青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可使用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患儿肺炎情况较轻时, 需对药物进行口服或肌内注射。若患儿疾病情况较为严重时, 需采用静脉注射治疗和输液治疗。②辅助疗法:患儿需经常卧床休息, 饮食清淡易消化, 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物质, 及时补充水分摄入。③针对患儿症状对症处理:如患儿出现热退、平喘、祛痰等现象时, 如情况严重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例如患儿出现咳血使用止血药物, 呼吸困难使用供氧设备。④光穴位照射疗法: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机, 取患儿大椎、天突、肺腧、脾腧、膈腧穴位, 每个穴位使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照射1 min, 具体输出量为150 mW, 治疗过程为期7 d。

观察组的60例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肺部照射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超短波肺部照射具体操作方法为:患儿应取仰卧位, 治疗部位允许衣物遮体, 可把所着衣物厚度计算在内, 选择适合型号的电极板成对置法, 分别放在患儿的胸部和背部, 调节频率为40.68 MHz, 最大输出功率为220 W, 热量程度使用微热或无热。患儿年龄1岁的患儿则每天治疗时间为10 min。1次/d, 1个疗程为7 d。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并分析讨论。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温正常, 肺部音消失, 血象指数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减轻, 体温正常, 肺部音减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 体温不正常, 肺部音仍存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30例, 有效2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26例, 有效22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疾病成病原因从医学临床理论方面分析, 多是由于病毒细菌和支原体以及衣原体等致病菌导致。患儿患有肺炎, 会使肺部发生病理性改变[2], 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炎性物质浸润为主要现象, 易致使患儿肺部出现肺部炎症、水肿, 严重时致使患儿肺泡坏死, 通常此种情况给予患儿抗生素静脉注射后将会得到缓解, 但不能从根源上治愈患儿, 且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会使患儿容易出现耐药性。超短波治疗可使患儿的病变分子产生热效应, 增加患儿血管通透性, 使病变部位的白细胞和抗体得到数量上的增加, 一定程度上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相关功能, 改善患儿微循环, 同时还能调节患儿内分泌, 使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 降低神经感觉兴奋程度, 减少患儿患处炎症物质的释放, 加强炎性物质的吸收程度, 从而达到消除患儿肺部音效果。在超短波的电场作用下, 可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达到抑制致病菌、消除炎症的目的。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激光穴位照射方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3], 对医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并且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依从性较差, 而激光穴位照射方法和患儿皮肤直接接触, 需患儿有一定的依从性, 因此, 在治疗方法实施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 常规治疗配合超短波肺部照射的治疗方法在小儿肺炎恢复期患儿的治疗过程中, 不仅治疗效果良好, 而且操作简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新宇, 鲁杰.超短波并紫外线对小儿肺炎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1):140-141.

[2] 张瑞. 小儿肺炎恢复期应用超短波治疗疗效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1):61-62.

[3] 李秋革.超短波肺部照射对小儿肺炎恢复期影响的研究.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z1):63.

[收稿日期:2015-09-01]

上一篇: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 下一篇: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