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16 07:46:43

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摘要: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从GB/T 2910.2―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部分 三组分纤维混合物》标准上看,只能利用方案4的方法进行检测,这样做检测时间较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方案2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令人满意,从而解决了检测时间长的困境。

关键词:腈纶;粘纤;聚酯纤维;定量分析

1 引言

腈纶是聚丙烯腈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国外则称为“奥纶”、“开司米纶”。通常是指用85%以上的丙烯腈与第二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经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丙烯腈含量在35%~85%之间的共聚物纺丝制得的纤维称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纤维有人造羊毛之称。具有柔软、蓬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抗菌、不怕虫蛀等优点,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可纯纺或与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其他合成纤维混纺,其纺织品被广泛地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基于腈纶在纺织品中的广泛应用,腈纶混纺产品的含量分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GB/T 2910.2―2009附录B(15)中不难看出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分析,只能采用方案4的方法进行检测,也就是说需要采用连续溶解的方法才能完成,即第一步利用GB/T 2910.12―2009 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溶解腈纶,剩余粘纤/聚酯纤维,再进行第二步利用 GB/T 2910.11―2009的75%硫酸的方法,溶解粘纤,剩余聚酯纤维,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中间要经过二次溶解、过滤、烘干、冷却、称重的过程,检测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客户对时间需求。怎样检测才能既满足标准要求又能节省时间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分析利用GB/T 2910.2―2009方案2的方法进行了试验。

2 试验

2.1 试验样品

腈纶标准贴衬;粘纤标准贴衬;聚酯纤维标准贴衬;粘纤30%、腈纶30%、聚酯纤维40%配比混合样品。

2.2 试验标准

GB/T 2910.2―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部分 三组分纤维混合物》、GB/T 2910.12―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GB/T 2910.1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 纺织品 化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2.3 试剂

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52℃~154℃。75%硫酸:在冷却的条件下,慢慢地将700mL(密度1.84g/mL)加入到350mL水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用水稀释至1L。稀氨溶液,将200mL氨水(密度0.880 g/mL)用水稀释至1L。

2.4 试验设备

六孔恒温水浴锅(90℃~95℃)、恒温水浴振荡器[(50±5)℃]、分析天平(精度0.0002g)、恒温鼓风干燥箱[(105±3)℃]、抽滤装置、玻璃砂芯漏、200mL具塞三角瓶等。

2.5 试验方法

2.5.1 二甲基甲酰胺法

按照GB/T 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50mL二甲基甲酰胺,塞上玻璃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让烧瓶保持90℃~95℃放置1h。如果试样中的聚丙烯腈难以溶解,可以多加50mL二甲基甲酰胺,在此期间用手轻轻摇动5次。用玻璃砂芯坩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另加60mL二甲基甲酰胺,保持90℃~95℃放置30min,用手轻轻摇动2次。把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坩埚,真空抽吸排液,并用水将残留物洗至坩埚中,真空抽吸排液。热水加满坩埚洗涤残留物两次,每次重力排液后再用真空抽吸。如果不溶纤维是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可把玻璃砂芯坩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如果不溶纤维是动物纤维、棉、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或铜氨纤维,将残留物转移到烧瓶中,加入160mL水,在室温下保持5min,不时地剧烈摇动。将液体过滤到坩埚排液,重复水洗3次以上,最后一次清洗将残留物过滤到坩埚中,真空抽吸排液。用水清洗烧瓶中的残留物全部转移到坩埚中。最后真空抽吸,将坩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

2.5.2 75%硫酸法

按照GB/T 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200mL硫酸溶液,塞上玻璃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保持(50士5)℃放置1h,每隔10min摇动一次。将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坩埚,真空抽吸排液,再加少量硫酸清洗烧瓶。真空抽吸排液,加入新的硫酸溶液至坩埚中清洗残留物,重力排液至少1min后再用真空抽吸。冷水连续洗涤若干次,稀氨水中和两次,再用冷水洗涤。每次洗涤先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最后将坩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2]。

2.6 结果计算

混纺产品净干重量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2.6.1 方案2计算公式

公式(1)、(2)、(3)适用于第一个试样中去除组分(a),留下残留物为其他两种组分(b+c),第二个试样中去除组分(a+b),留下残留物为第三个组分(c):

P1=100-(P2+P3) (1)

P2=100×d1×r1/m1-d1/d2×P1 (2)

P3=d4×r2/m2×100 (3)

式中:

P1――第一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一个试样溶解在第一种试剂中的组分),%;

P2――第二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二个试样在第二种试剂中和第一个组分同时溶解的组分),%;

P3――第三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在两种试剂中都不溶解的组分),%;

m1――第一个试样经预处理后的干重,g;

m2――第二个试样经预处理后的干重,g;

r1――第一个试样经第一种试剂溶解去除第一个组分后,残留物的干重,g;

r2――第二个试样经第二种试剂溶解去除第一、第二组分后,残留物的干重,g;

d1――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一个试样中不溶的第二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

d2――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一个试样中不溶的第三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

d4――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二个试样中不溶的第三组分在第二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

2.6.2 方案4计算公式

公式(4)、(5)、(6)适用于同一个试样,从混合物中连续溶解去除两种纤维组分。

P1=100-(P2+P3) (4)

P2=d1×r1/m×100-d1/d2×P3 (5)

P3=d3×r2/m×100 (6)

式中:

P1――第一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一个溶解的组分),%;

P2――第二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二个溶解的组分),%;

P3――第三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不溶解的组分),%;

m――试样预处理后的干重,g;

r1――经第一种试剂溶解去除第一组分后,残留物的干重,g;

r2――经第一、第二种试剂溶解去除第一、第二组分后,残留物的干重,g;

d1――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二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

d2――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三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

d3――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三组分在第一、第二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3]。

2.6.3 d值的计算公式

(7)式中:

m0――已知不溶纤维干重,g;

m1――试剂处理后不溶纤维干重,g。

当d值大于1时,表明不溶纤维在溶解过程中有重量损失,计算结果时要予以补偿;d值小于1时,表明不溶纤维在溶解过程中有重量增加,计算结果时要予以扣除;d值等于1时,表明不溶纤维在溶解过程中没有重量变化。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腈纶的溶解性能

从腈纶的化学性质上看,腈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但在浓硫酸、浓硝酸、浓磷酸的作用下会溶解。耐碱性比锦纶差,在热稀碱、冷浓碱溶液中会变黄,在热浓碱溶液中会立即被破坏。那么腈纶在75%硫酸的作用下会是什么状态呢,基于这一思考,对腈纶的溶解性能进行了试验。

为了详细了解腈纶在75%硫酸中溶解情况,确保所用试剂的使用效果,选择在几个常用的温度条件对腈纶的溶解性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4]。

表1 腈纶在75%硫酸中的溶解性能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不同条件下75%硫酸溶解腈纶的状况也有所不同,温度低时,需要的溶解时间相对较长,试验表明75%硫酸在温度50℃时间50 min时能将腈纶完全溶解,也就是说,GB/T 2910.11―2009纺织品定量化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的试验条件[温度(50±5)℃,时间1h],75%硫酸完全满足腈纶的溶解条件。我们采用GB/T 2910.11―2009的方法,对腈纶溶解情况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试验证明,采用GB/T 2910.11―2009试验方法,腈纶的重量修正系d值为:1.00,表明腈纶完全溶解。

3.2 利用方案4试验结果

利用GB/T 2910.2―2009方案4,对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的检测,d值分别为,d1:1.01;d2:1.01;d3:1.01。此方法是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结果见表3。

3.3 利用方案2试验结果

利用GB/T 2910.2―2009方案2,对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的检测,d值分别为,d1:1.01;d2:1.01;d3:1.00。此方法不是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结果见表4。

3.4 分析与讨论

从3.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对腈纶溶解性能的验证试验,腈纶能溶于75%硫酸,只是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溶解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腈纶在温度50℃时30min条件下就能完全溶解,我们利用GB/T 2910.11―2009的方法,按温度(50±5)℃、时间1h的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腈纶完全溶解,具备GB/T 2910.2―2009标准中方案2的检测条件。

从3.2的试验可以看出,方案4的检测,是标准对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规定方法,从检测结果上看,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0.28%,最大变异系数为0.63%,检测数值一致性较好,均在1%的标准允差范围内,唯一的缺点就是检测时间较长。

从3.3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方案2的检测,不是标准对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规定方法,但从检测结果看,数据最大相对误差0.12%,数据最大变异系数为0.24%,检测数值更加稳定,均在1%的标准允差范围内,完全满足检测的需要,同时又节约了检测时间,取得满意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腈纶溶解性能的研究和试验,实验室在进行腈纶/粘纤/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检测时,可以采用GB/T 2910.2―2009标准中方案2的检测方法,混纺各纤维的溶解性能能够满足检测的需要,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试验证明,利用GB/T 2910.2―2009标准中方案2的检测,从环节比方案4少一个操作周期,检测数值更加稳定,但从总体上看,方案2与方案4的检测结果相差无几,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GB/T 2910.12―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S].

[2] GB/T 2910.1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S].

[3] GB/T 2910.2―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部分: 三组分纤维混合物[S].

[4]刘桂凤.涤纶/腈纶混纺产品纤维含量定量试验方法研究[J].纺织标准与质量,2011,(4):36-37.

(作者单位: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上一篇:羽绒羽毛中沙门氏菌的测定 下一篇:《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新旧标准的比较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