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浆前后嵌岩桩荷载传递及承载性能探讨

时间:2022-08-16 07:29:12

[摘要]通过在焦桐高速泌阳段对压浆前后的嵌岩桩进行自平衡测试结果,分析了压浆前后嵌岩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性能。

[关键词]嵌岩桩 荷载传递规律 承载性能

[中图分类号] P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17-1

1工程概况

本次采用自平衡方法在焦桐高速公路泌阳段工程中进行静载试验,试桩位置地层情况见表1,试桩参数见表2。

2测试结果分析

在桩身达到要求强度后进行第一次测试,后压浆处理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每次测试按2×6564kN分15级进行加载。两次测试的荷载位移曲线见图1、2,荷载―沉降关系见图3。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在慢速维持加载法的自平衡试验中,试桩的位移很小,远小于40mm,说明嵌岩桩的桩身沉降能达到工程要求。

(2)压浆之后,嵌岩桩的桩顶沉降减小,说明后压浆的补强作用能较好的作用于嵌岩桩。通过预埋的钢精计和土压力盒,量测出压浆前后不同压力段下各地层的侧阻力见图4,各层摩阻力平均值如表3所示,压浆前后最大荷载下的桩身轴力曲线见图5。

从表3和图4中可以看出:

(1)嵌岩段的侧阻力占了总侧阻力的绝大部分,靠近桩端部分的嵌岩段侧阻力作用最大;

(2)随着外力的增加,各层摩阻力逐渐增加。

(3)各层土并未达到极限值时就开始将荷载传递到临近土层中。

综上所述,嵌岩桩摩阻力的发挥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有关。

从图5中可以看出桩身轴力分布曲线与传统方法轴力曲线原则上一致,即加载处轴力最大,由于桩侧土摩阻力的作用,桩身轴力随着距荷载箱距离增大而减小。桩身两个截面轴力相减并扣除桩身自重影响即为该段桩侧摩阻力。

3结论

(1)嵌岩桩沉降较小,压浆之后,桩顶沉降降低,说明后压浆的补强作用能较好的作用于嵌岩桩。

(2)嵌岩段的侧阻力占了总侧阻力的绝大部分。随着外力的增加,每层土的摩阻力逐渐增加,且距加载处近的土层摩阻力首先发挥出来,然后远处的土层摩阻力才逐渐发挥。

(3)加载处轴力最大,桩身轴力随着距荷载箱距离增大而减小。

参考文献

[1]王远祥.嵌岩桩荷载传递及承载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黄生根, 张晓炜.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理论与应用.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7(1), 17-26.

上一篇:不要问为什么 下一篇: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