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沃克和她的《紫色》

时间:2022-08-16 07:24:54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出版了大量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政治、经济、性别和种族平等而斗争的小说。艾丽丝·沃克1944年2月9日出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佃农家庭,父母的祖先是奴隶和印度安人,艾丽丝是家里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961年艾丽丝获奖学金入亚特兰大的斯帕尔曼大学学习,正赶上美国民权运动的高涨时期,她即投身于这场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1962年,艾丽丝·沃克被邀请到马丁,路德,金的家里做客。1963年艾丽丝到华盛顿参加了那次著名的游行,与万千黑人一同聆听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讲演。1965年艾丽丝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当时是民权运动中心的南方老家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对艾丽丝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创作有很大的影响。1972年艾丽丝到威尔斯利大学任教,开设了“妇女文学”课程,这是美国大学最早开设的女性研究课程。艾丽丝给学生介绍了大量黑人女作家,尤其是在此过程中发掘并整理了黑人女性文学先行者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的材料。艾丽丝此时还担任了《女士》杂志的编辑,但仍坚持写作。1973年、1976年艾丽丝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爱与烦恼》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艾丽丝随后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1982年是艾丽丝·沃克的事业巅峰期,她发表了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紫色》1983年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1985年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其拍成电影,当电影在艾丽丝的家乡上演时,艾丽丝受到了家乡人的盛大欢迎。《紫色》从此成为美国大学中黑人文学与妇女文学的必读作品。

《紫色》这部作品反映了女主人公西莉在白人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以及随着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奋起反抗,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故事。全书由94封书信构成。包括主人公西莉写给上帝的信、西莉写给她妹妹耐蒂的信(被退回)、耐蒂写给西莉的信、西莉所爱的女人莎格给西莉的信。故事的背景是艾丽丝·沃克所熟悉的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故事大约发生在20世纪初。14岁的黑人女孩儿西莉被继父,生下的两个孩子也被继父送走,后来西莉的妈妈死了,继父再婚。西莉被嫁给一个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艾伯特先生,妹妹耐蒂被迫逃走,辗转到非洲。西莉受到艾伯特先生的百般虐待,但后来在妹妹耐蒂、继子哈普的妻子索菲娅以及艾伯特先生的情人莎格的爱与帮助下,逐渐转变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在这部张扬女性主义的作品中,沃克塑造出了几个色彩鲜明、个性迥异的女性形象。

耐蒂是西莉的妹妹,西莉和耐蒂的手足之情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在西莉的生活中耐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西莉的觉醒过程中,耐蒂起到一个伙伴和引导者的作用。耐蒂聪明、漂亮、善良并受过教育。在她们童年时代,彼此是对方的依靠和活下去的理由。她们一起玩耍、唱歌、跳舞,是西莉倍受折磨的悲惨生活中不多的亮色。耐蒂教西莉认字,彼此无话不谈,西莉出嫁后,耐蒂为了逃脱继父的蹂躏和远走非洲,她们经常用书信联系,可以说在西莉不幸的婚姻和悲惨的生活中,只有耐蒂的来信才能给她带来安慰,才能减轻她的苦难。耐蒂鼓励她勇敢地活下去,告诉她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索菲娅是西莉的继子哈普的妻子,她是一个强悍、独立并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她敢于挑战白人和黑人男性的特权。因为拒绝给镇长家做女佣,她被毒打并关进监狱长达十二年之久,受尽屈辱和虐待,但她并没有屈从于专制与压迫,依然拒绝成为性别和种族主义压迫的牺牲品。在西莉的眼里,索菲娅是一个英雄,一个行为榜样。沃克曾说过:索菲娅的名字是以智慧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因为是智慧女神,因为是智慧,不管多么痛苦,都会捍卫自我;不管舌头被束缚多长时间,却依然有自己的笑声和话语。

莎格是《紫色》中一位非常引人注目的新女性形象。她与艾伯特先生既相爱又相对,这使莎格的个性更为独立。她曾爱恋过艾伯特,为了主宰自己的爱情和生活,莎格不惜未婚先孕,但艾伯特性格软弱,不敢违抗父命而另娶他人,她没有吵闹、纠缠,不顾所谓的面子,继续与他同居,结果遭到社会的唾弃;家人不喜欢她的性格,赶她出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离家而去。特立独行的莎格可以说是女性反家庭行为模式的典范,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她不需要依赖于任何男人。她那种从不循规蹈矩的性格,是对她所处的那个典型环境的一种反叛,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艾丽丝·沃克是位女性主义者。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女性主义(feminism)理论,沃克于1983年在《寻找母亲的花园——女性主义散文》中提出了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即妇女主义(womanism)。根据艾丽丝沃克(1988)的解释,妇女主义者指的是黑人女性主义者或者有色人种的女性主义者。她们是热爱其他女人的女人;喜欢或偏的文化、女人的感情变化和女人的力量;她们以整个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整为己任。通过沃克对女性主义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她理念中的女性主义诠释了一种理想的女性生存状态,传递了黑人女性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由早期奴隶制时期沉淀下来,从祖母到母亲,从母亲到女儿,并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中得以延续。

艾丽丝·沃克在当时社会中对只注重性别歧视,而忽略阶级、种族问题的传统女性主义提出质疑,阐明其作为黑人女性的意识观念。沃克的妇女主义既反对种族歧视,又反对性别歧视,具有双重功能和目的,较传统的女性主义复杂而深广。沃克自己用三言两语比喻得恰如其分:“妇女主义者之于女性主义者,有如紫色之于淡紫色。”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女权运动开始出现分裂,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排斥一切男性,主张以同性恋来解决妇女问题,但另外一些女权主义者则迅速而清醒地意识到妇女树立新的自我来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与地位的必要性。黑人与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使艾丽丝,沃克和其他黑人女作家一样,既要表现一个白人中心社会中的黑人意识,又要表现一个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艾丽丝·沃克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在处理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深刻地剖析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塑造出的黑人形象既有普遍共性又富有独特个性,并从不把黑人理想化,而是站在一种超越种族的高度。她描写的黑人男人充满在白人社会的价值标准与理想幻灭的扭曲下失去理性、绝望、痛苦的个性,而他们的绝望与愤怒往往会转化为对妇女的残酷粗暴。艾丽丝·沃克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或许《紫色》可能让女性更能认同之处也在于它所表达出来的、女性特有的与“上帝”(上帝其实是一个不确定也无需确定的对象)对话的愿望,尤其是在发现与男性的对话的不可能实现之后。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紫色》还深刻地揭示了妇女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美杜莎之幸与不幸 下一篇:早茶、早点种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