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酒的功能

时间:2022-08-16 06:32:22

内容摘要:酒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但是在政治、军事斗争的紧张时代,酒的功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蓝本,分析酒在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三国志通俗演义》 酒 功 过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描绘三国时代各个军事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彩色画卷。为了突出政治、军事这一斗争的核心,作者将各种社会关系的描写都与政治、军事联系起来,大到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小到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婚姻关系,就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也与之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于饮酒有过多次的描写,但是,这些饮酒几乎没有家庭生活中的亲朋相聚、节日喜庆,而是与政治、军事斗争密不可分,酒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说来,酒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传威壮行、彰显气概功能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这段唱词,说明了酒有壮胆助威的作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酒的壮行作用在关羽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其精彩片段是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斩华雄以前的形势是这样的:十七路诸侯响应曹操的号召,公推袁绍为盟主,以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联合讨伐董卓。兵进汜水关,即遇到董卓的部将关西大汉华雄,华雄骁勇异常,打败孙坚,连杀诸侯大将。面对华雄的挑战,诸侯无人敢出,当此之时,关羽挺身而出,愿出战,斩华雄之头。为了给关羽壮行,曹操命人给关羽斟热酒一杯,先饮后战,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斩华雄这件事,就关羽个人来说,是他一生英雄战斗历史的开端,此后他不断斩将立功,声名大振。而酒在刻画关羽神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酒在凸显关羽英雄气概方面的功能还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鲁肃为讨回荆州,在军中设下鸿门宴,邀请关羽赴宴,关羽独驾小舟,率亲随数人赴宴。酒至半酣,鲁肃提出归还荆州之事,关羽以酒宴不谈国家事为由予以推辞。鲁肃部将欲出袭杀关羽,关羽挟鲁肃之手来到江边,登舟离岸,挫败了鲁肃的阴谋。这里酒在显示关羽无畏的勇气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决战先机、养晦障眼功能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很多的政治、军事活动是在酒的掩盖下悄然进行的。小说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面对董卓的专权和滥杀无辜,司徒王允决定设美人计,让董卓与吕布反目,借机除掉董卓。王允先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顶,送与吕布。吕布来王宅相谢,王允乘机留吕布饮酒,酒至半酣,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与吕布把盏。吕布与貂蝉二人眉来眼去,“又饮数杯,允指蝉谓布曰:‘吾欲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布出席谢曰:‘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报!’”美人计初见成效。又过数日,王允请董卓来家赴宴,天晚酒酣,王允令貂蝉出来歌舞,董卓称赏不已,王允当即将貂蝉送与董卓,“命备毡车,先将貂蝉送到相府”。连环计至此已然成功一半。此后董卓大闹凤仪亭,父子反目,王允劝吕布除掉董卓。在整个连环计使用的过程中,酒的功能处处在发挥关键作用。当年十八路诸侯的未竟之业,竟然在酒席宴间得以实现。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酒在军事斗争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是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期,赤壁之战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一场大战,也是作者花费大量笔墨精心设计的一场战役。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吕布、袁绍、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现在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欲一举平定江东,消灭孙权集团。孙权派周瑜为都督,率领水路各军迎击曹操,敌我双方隔长江夹江对峙。周瑜本想利用北方军队不习水战的略势,利用水战打败曹操。但是,在偷看曹军水寨之后,发现曹军“深得水军之妙也”。原来素习水战的蔡瑁、张允归降了曹操,周瑜看准了二人是自己破曹的最大障碍。要破曹操必须先除掉蔡张,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周瑜的同窗蒋干奉曹操之命前来劝降,周瑜决定通过蒋干,借曹操之手除掉蔡瑁、张允,而这一切皆是在酒的功能下进行的。周瑜为了实现自己的计谋,给了蒋干最高的礼遇,举行群英会,招待蒋干,江东诸将作陪。宴会一直进行到深夜,周瑜佯做大醉,“呕吐狼藉”,携蒋干抵足而眠,为蒋干盗书提供有利时机。为了使蒋干深信不疑,周瑜在梦中泄密,并且梦话内容与密信内容并无二致。同时,周瑜还安排了探子密报蔡张二都督急切不能下手的话,并且还要让蒋干听到,是蒋干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心盗书。最后,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除了周瑜的心腹之患。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一情节中,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酒,周瑜的计谋就会落空,蔡瑁、张允也不会被杀,赤壁之战胜负难料,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可能改写。

酒在军事上的应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还有很多,如第二十二回张飞胜刘岱、第七十回胜张郃都是借助于酒的功能。

三.酗酒乱性、丧师取败功能

酒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过度饮酒,不仅会伤害身体,而且会给事业带来负面影响。《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就有多处酗酒贪杯造成军事失败,进而丧失生命的战例。

小说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在官渡之战相持的最后阶段,曹军缺乏粮草,面临败绩。曹操听从了谋士许攸的建议,袭击了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焚烧了袁军的粮草,结果曹操转败为胜。乌巢粮草被烧的原因是守将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言未已,早被挠钩拖翻”。结果“粮草尽行烧绝”。

第七十三回,关羽北伐樊城,即将出发之际,先锋傅士仁、糜芳饮酒,致使账后遗火,烧着火炮,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大军未出,就发生此事,先伤了锐气。

第一百回,诸葛亮出祁山,大败曹真、司马懿,形势十分有利,都尉苟安押解粮草,因贪杯好酒,迟误十日,被诸葛亮杖责八十。苟安怀恨降魏,司马懿令其回成都散布流言,施反间计,后主急招诸葛亮回成都,结果失去了一次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饮酒取胜与饮酒误事最为典型的,当属张飞。对于张飞来说,应该是“成亦酒,败亦酒”。张飞不仅饮酒误事,而且还为此送掉了性命。

第十四回,刘备奉命去打袁术,张飞自告奋勇愿意留下守卫徐州。刘备要求他一者不要酗酒发疯,鞭挞士卒,二者听从人谏,张飞满口答应。刘备走后,张飞把刘备的话忘在脑后,每日在家参酌,还不过瘾,聚众官豪饮。“自斟巨觥,连饮了几十杯,不觉大醉”。还把不能饮酒的曹豹打了五十鞭,结果,曹豹差人送信给女婿吕布,让其连夜取徐州。吕布兵到时,“张飞正醉卧府中,左右急忙摇醒”,“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不仅丢了徐州,连刘备的家眷也不顾及了。

如果说上面的酗酒使张飞丢失城池的话,那么张飞的最后一次酗酒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三国志通俗演义》第八十一回,写关羽被杀之后,为了给关羽报仇,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账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飞大怒---叱武士缚于树上,各鞭五十。”并命令来日倶要完备,否则即杀二人示众。与其被杀,不如杀人。范疆、张达准备杀掉张飞投吴。当晚,张飞“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范、张二人以短刀刺入腹中,张飞“大叫一声而亡”。一代名将“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溘然殒世。张飞之死,除了性格原因之外,还与他性喜嗜酒密切相关。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功能,酒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为商谈政治、军事问题以及评价天下人物提供了环境气氛。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这里酒起到营造平等和谐氛围(虽然是表面上的)的作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在酒的作用下,曹操想到自己所建立的丰功伟业,面对滚滚的江水,诗兴大发,横竖赋诗《短歌行》。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在箭如雨发的形势下,诸葛亮与鲁肃在舟中闲适的饮酒交谈,体现了孔明履险如平的大智大勇。

总之,《三国演义》中对酒的描写,已经超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范围,而将其与军国大事相联系,成为作家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显现了作家的匠心之所在。

(作者单位:云南文山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语文教材选文取向例谈 下一篇:写作中学生立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