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6 05:58:07

【摘要】 目的观察AMI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钠治疗。结果两组组间的t - PA、PA1、血管再通率、CK- MB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激酶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中国分类号】 R6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58-01

尿激酶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坏死的面积,改善心功能,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溶栓治疗明显降低了AMI病死率。我院2003年6月~2009年6月应用尿激酶治疗AMI,明显降低了早期病死率,提高了AMI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较好效果。现就其疗效及安全性给予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6月~2009年6月符合中华心血管学会颁布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1]的患者共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25~78岁,平均6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1例,前间壁29例,前壁20例,下壁+正后壁18例,下壁15例,前间壁+高侧壁5例。溶栓时间均在6h以内。

1.2治疗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5(26~79)岁。对照组中男43例,女18例,年龄63(24~70)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AMI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溶栓前即刻口服阿斯匹林300mg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 加生理盐水150mL静滴,30min内滴完。溶栓开始后12h起每隔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ml,连用5天,阿斯匹林3日后改为100 mg ,1次/ d口服,出院后长期服用。。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0.1~0.2mg/min , 肝素钠125μg/ d 静脉滴入。

1.3疗效标准:①溶栓标准:(1)胸痛>0.5h;(2)相关导联2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导≥0.1mV、胸导1~3≥0.3mV、胸导4~6≥0.1mV;(3)年龄≤80岁;(4)血压≤160/100mmHg,血压超标经过降压后溶栓;(5)无明显溶栓禁忌证;(6)发病≤12h。②再通判定标准:(1)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开始用溶栓剂2h 内回降> 50 %;(2)胸痛2h 内缓解或消失;(3)2 h 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4)心肌酶峰值前移,CK、CK- MB 峰值在起病后14h内到达。以上4 项中2 项或2 项以上者判为再通,其中(2)(3)两项组合不能判为再通。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 ±2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P

2 结果

两组经治疗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变化情况、血管再通率、CK- MB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 - PA、PA1 比较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血管再通率的比较

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表3 两组的CK- MB比较

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一些诱发因素激活凝血瀑布反应,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冠脉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供血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为了尽快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能改善血液动力学,保护心功能和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溶栓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AMI的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使AMI的病死率从25%~35%降至10%以下[2]。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国内外一致的观点是尽量争取在AMI发病6h内进行,可降低病死率30%,如果能在1~2h内进行,则可降低50%[3、4]。尿激酶溶栓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使之变为纤溶酶,无抗原性,无过敏反应[5]。尿激酶溶栓激活血浆中及血栓内的纤溶酶原,内外结合对血栓的溶解都发生作用。剂量过小、血药浓度低、弥散面积大、达不到理想的溶栓效果,剂量过大,纤溶性过大,易发生出血并发症,也不能防止再梗死的发生[6]。

从本次资料中可看出,溶栓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溶栓治疗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治疗组开通率为76.5%,与文献报道相近[7]在治疗中,我们采用了联合用药方法,因为尿激酶在血中半衰期短(仅十几分钟) ,作用不持久。所以,主要缺点是近期再闭塞发生率很高(约在14 %~29 %) 。多数学者主张,在溶栓治疗后给予肝素、阿斯匹林治疗, 溶栓期间凝血与纤溶并存,血小板激活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它可以减少梗死区延展、降低病死率,因而阿司匹林是溶栓治疗的必用药物。本组溶栓成功的病例在加用以上药物治疗后,住院期间未发现再闭塞者。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以后,其冠状动脉多存在斑块及狭窄,是再次形成血栓的隐患,再次梗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溶栓治疗以后,继续扩冠及抗凝治疗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应用尿激酶为AMI 患者溶栓治疗,剂量选择在150 万u 为好。

大量研究表明,AMI早期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死面积及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说明尿激酶治疗早期心肌梗死可提高痊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治疗组溶栓过程中并无明显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疗效确切,再通率高,简便易行,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 Enal J Med.The global use of strategies to open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GUSTO-Ⅲ)investigators.A comparison of reteplase with alteplas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N Engl J Med,1997;337:1118-1123.

[3] White HD.Single-bolus tenecteplase compared with front-loaded alteplas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ASSENT-2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ew thrombolytic investigators [J].Lancet,1999;354:716-722.

[4] White HD.Future of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Lancet,1999;354:695-697.

[5] 尉延主1 现代临床心脏病学〔M〕1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42.

[6] 王革彬,刘济华,孙时亮,等1 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AMI 的比较〔J〕1 实用医学杂志,1992 ,8(2) :91.

[7]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2-374.

上一篇:定眩活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 下一篇:13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银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