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资本愚蠢,影人应该聪明

时间:2022-08-16 05:53:13

即使资本愚蠢,影人应该聪明

无论有怎样的批评,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叫IP的东西正在重塑中国电影行业的生态。

比如,上游公司挟版权优势转型,第三代电影公司由此诞生。还有从小说作家等转型而来的新生代导演,使这个传统职位在向产品经理演变。

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本小说、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一个形象。

与之相连的是泛娱乐、衍生等词汇。美国迪士尼是当下中国人学习IP运营的样板: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仅产生了动画电影,还有人类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票房。

但是,现在连好莱坞也在惊讶万分地观察中国IP产业的急速扩张。

毕竟,他们还没有过因一个歌名就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打造电影的经验,也很难理解,编剧和作家为何可以在“旋转门”中反复变身。

而在中国打造IP的模式中,作家、作曲家、作词家,可能因为一部小说、一首歌曲而成为导演乃至制片人。

IP的疯长一体两面。

假如批评它,肯定可以用上“虚火”“一窝蜂”“资本盲目”等词语。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至少引起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丰富了电影创作的队伍,提升了从文学到音乐等一系列文化产品的价值……

眼前的问题其实是――它是不是能够更快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

经过十多年高速增长,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但电影创作和生产较所谓现代化、专业化还有很大距离,仍被称为“作坊式电影”。

在这个圈子里,上一轮冲击无疑是热钱的涌入。有人说它延续至今,带动了演员、导演身价的高涨。但另一方面,来自其他领域的投资者用非传统的方式和手段改造着中国电影行业,虽然这个改变目前并不明显。

IP热不同。它首先改变了剧本的生产流程:传统编剧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

还有整个电影产业的生产组织模式。显然与来自煤炭行业的“傻钱”相比,BAT这样带有国际化视野的互联网公司入场,不只会推高版权价格。

但是当潮水退去,这些改变是否可以让中国电影走上健康的产业化轨道?

从1978年以来,中国人创造了很多新事物、新模式。有些成功,有些失败。

什么是好的模式?它不仅仅是天量盈利和财富的积累,更是带领一个行业从一个阶段跨进到另一个阶段,并为其他行业学习和复制。就像一部经典电影带领观众从一个世界旅行到另一个世界,领略生命的精彩和生活的魅力。

IP热的到来,是不是也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资本既聪明又愚蠢,而电影人应该更清醒、更聪明。

上一篇:成都市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研究 下一篇:IP这事,好莱坞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