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冰雹灾害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16 04:01:03

广饶县冰雹灾害及影响分析

广饶县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东北部临渤海,背靠大陆,小清河自县境中心穿过。以小清河为界,小清河以北地区属黄泛区,土壤盐碱,小清河以南地区为褐色壤土,地下水灌溉,排水条件好。每年的4-10月份发生的冰雹是广饶县重大气象灾害之一,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就广饶县发生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御对策建议。

1 冰雹的时间分布特征

1.1 年分布特征

1959-2014年56年间,广饶县共出现69个冰雹日,年平均降雹日数为1.3天,最多为4天,最少为0天(1972,1994,1996,1999,2002,2007,2008年)。

1.2 月分布特征

冰雹一般出现在4-10月份,集中发生在5-7月,占全年的近76.1%,仅6月份就占35.8%,冬季发生的概率为零。所以每年春末夏初是冰雹灾害集中时段,是广饶县防雹的关键时期,此时冰雹天气次数多,强度大,冰雹最大直径有时达25厘米,易形成重大人畜伤亡和作物减产,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1.3 日分布特征

自1959-2014年的降雹具体时间统计,广饶县冰雹多发生在午后到前半夜,以13-21时居多,占总数的77.6%。逐时频次变化如图1所示。

2 冰雹的区域分布特征

冰雹发生的机率在广饶县境内南北区域差异较大,小清河以北的乡镇发生冰雹的机率较小清河以南地区明显要大,造成危害也大,占冰雹发生次数的60%以上。小清河以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盐碱,多沼泽地,除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之外,由土壤性质对强对流天气的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小清河以南地区是古陆地,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埋深较大,适合各种作物生长,植备覆盖率高,在某种程度上,对强对流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影响系统

分型主要基于500hPa环流形势,850hPa温度场为辅。对降雹前一日08时的影响系统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广饶冰雹产生的影响系统有冷涡横槽、西风槽、西北气流,所占比例分别为54.8%、27.3%、17.9%。冷涡横槽影响出现的冰雹最多,且主要出现在5-6月份。

3.1 冷涡横槽类

冷涡横槽类是广饶降雹的主要影响系统,占总降雹的54.8%。分析1959-2008年在广饶产生冰雹系统发现,降雹前一日08时500hPa冷涡中心位置在40-55?N,108-120?E,横槽在40-50?N,105-120?E。850hPa华北地区常有暖脊或者暖中心配合,低层暖湿,当对流层中层于冷空气入侵时,形成强烈的位势不稳定,酿成强对流天气,导致冰雹产生。

3.2 低槽类

低槽类降雹系统虽然占总降雹比例的27.3%,它的威力比前者强,虽是低槽影响,多与冷涡相伴,造成的危害也大。降雹前一日08时500hPa冷涡中心位置在45-60?N,100-115?E,横槽在35-50?N,108-112?E。850hPa降雹前一日,从长江中游到华北为一强的暖脊,暖湿气流输送明显。当对流层中上层干冷空气入侵时形成了强烈的位势不稳定,造成强对流天气。

4 小结

近56年的历史资料研究表明,冰雹的年平均发生次数为1.3,最多年份达4天,一般发生在4-10月,其中以5-6月居多。

从地域分布看,北部多于南部,主要是由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不同引起的。从历史逐时日平均冰雹发生时间来看,冰雹主要出现在对流发展旺盛的13-21时。

从影响系统看,广饶县冰雹天气以冷涡横槽型居多,是防控的重点。

上一篇:典型测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下一篇:温度对铝合金压铸过程的影响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