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咬笔帽的女孩儿

时间:2022-08-16 01:30:45

爱咬笔帽的女孩儿

菲菲是一个懂事的小学生,然而她有一种嗜好怎么也改正不了。每当上课、写作业或者手上拿着笔的时候,菲菲总是下意识地把笔帽放在嘴里咬,因为这让她觉得放松。家人和老师每次看到都提醒菲菲纠正,可菲菲怎么也改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菲菲的故事

菲菲的爸爸妈妈在她刚上小学三年级时就为了生计出了国。因为工作繁忙,爸爸妈妈很少打电话回来。她就跟着奶奶生活,生活会自理,也比同龄人懂事得多,在家中能帮助奶奶分担家务,也从不会跟奶奶发脾气。虽然菲菲与奶奶相依为命,但她从不埋怨爸爸妈妈没有陪在自己身边,因为她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而他们的辛苦是为了给她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时差以及一些因素的关系,哪怕她很想念爸妈也不会打电话打扰他们。

在同学、老师的眼中,菲菲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但她非常善良,也乐于帮助别人,总是腼腆地微笑着,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也正因为她有好脾气、热心肠,同学们都叫她“老好人”。可这个老好人被咬笔帽的嗜好困扰着。

咬笔帽是菲菲小学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的。那天她正在认真地听课,无意间把笔帽放到了嘴里,这个无意识的行为让她感受到了一份从未有过的放松。从此,菲菲迷恋上了这种感觉。每当听课入神时,她会不知不觉地把笔帽放到嘴里咬。

咬笔帽这件事,让老师和奶奶也很犯愁,因为咬笔帽不仅不卫生,还容易让思想开小差。菲菲也知道这个行为不好,因为咬笔帽时,脑子里会一阵“短路”,常常漏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学习成绩。她也很想改掉这个毛病,也曾尝试着不去咬笔帽,但每次一上课或是一写作业,她就会下意识地拿起笔帽放到嘴里。有一次,菲菲下定决心不再咬笔帽了,一天下来虽说是不咬了,但总觉得像有什么事没做一样,心里不踏实。第二天她又开始咬笔帽。现在菲菲上小学五年级,咬笔帽的行为已经持续了2年。

心理咨询师分析

行为是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即使改掉了某一问题行为,内心问题没有改变,行为还是会出问题。所以要解决菲菲的问题,需要了解她咬笔帽这一行为背后内心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只有较少的情感联系,让菲菲的内心极度缺乏爱。孩子对父母都有一份爱的需求,而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对爱的需求。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这份需求,于是有些孩子咬指甲,有些则吮手指,而菲菲则是通过咬笔帽来补偿内心爱的缺乏。当她咬笔帽时,老师、奶奶就会关切地阻止她的这一行为,使她感受到了身边重要人士的关爱。也就是说,老师、奶奶的关切,强化了菲菲的这一行为,让这一行为愈演愈烈,且很难改掉。

引导菲菲将内心渴求关爱的需求说出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求。当孩子对爱的需求被满足时心中自然会获得满足,咬笔帽等“不良行为”也会随之消失。

父母教养孩子时需及时给予孩子关爱,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首先要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其次要多与孩子交流,多听孩子的述说。也许你的孩子已经有类似咬笔帽等“不良行为”了,父母无需过分紧张,反而要忽略、淡化孩子的这一行为。同时当孩子主动向父母表达对爱的需求时,父母可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如父母可以说:“宝贝,爸爸妈妈知道你的需要了,我很愿意满足你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好的行为会被强化,不良行为则会消退。让孩子知道,父母随时会帮助他,父母的爱一直陪伴他成长。

上一篇:后悔 第1期 下一篇:左撇子需要矫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