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衣冠之襦

时间:2022-08-16 12:00:57

襦裙是汉民族女性几千年来穿着最常见的服装之一,然而,若我们将时间推得更早些,华夏民族女性最开始流行的服饰并非襦裙,而是绕襟袍。

绕襟袍这种分开剪裁上下缝合的衣服,因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于是长长的下摆使得穿着更为得体合礼,因而在中衣中裤还未普及以前是很受欢迎的制式。而襦裙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襦裙的实物考证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终结于明末清初(清初颁布“剃发易服”令禁止汉人穿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说文解字》记载:“襦,短衣也”也就是上衣。唐朝时丝质的襦大受欢迎,女子以丰腴为美,于是就有了裙在胸前系带的齐胸襦裙,同时配有披帛。而到宋代时,裙多在胸以下系带,可以根据腰部系带的部位来分辨高腰或是齐腰,从历史的不同时期的审美也对襦裙系带部位产生了影响。环肥燕瘦,成语里“环”指的是唐朝的杨贵妃杨玉环,而“燕”指的是南宋时期的美女赵飞燕。杨玉环身姿婀娜、体态丰盈,而赵飞燕则是轻盈灵动、俏皮可爱,所以在腰部的系带更使得她看起来纤弱娇小、楚楚动人。

隋唐时期在上襦外加上一个半臂的穿法,乃是受胡服影响所至,而胡服的元素也很好地融入了华夏衣冠,半臂的这样一个制式也为原来的服饰增添了俏皮可爱和异域民风的元素。

在历史的不停演变发展中,到了盛唐时,因其发展的丝绸之路与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有所区别,唐朝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从而丝织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于通商的货物上,唐代在原先有的经线织技术中加入了纬线织,同时织绫的技术分化,能织出多种花纹。纬线织可同时运用八种色线,取代了原先经线的三色范围,例如盛唐时流行的“华文锦”就有丰富的色彩层次。

在配色上,襦裙讲究软硬颜色搭配恰到好处,大红、深绿、深蓝、黑谓之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之软色。引用民俗里的两句口诀“宜: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草绿拔粉而和。忌:青间紫不如死,黄白不随肩。”配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系带的部位配上玉石、各种样式的络子或者是香囊等。

上一篇:明代入黔的刘庄刘氏家族 下一篇:卜柯文 时代造就时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