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5 11:39:14

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采用阈下剂量氯碘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不同时刻的MAP及HR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在插管后、手术后MAP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手术开始后、手术中继拔管后HR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氯碘酮;异丙酚;烧伤;临床观察

严重烧伤的患者往往合并多个脏器损害,及时经过临床积极治疗之后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但是烧伤患者在围手术期处于高应激状态,全身代谢增加,心率加快,耗氧量也大幅度增加,在麻醉手术时更是一个大的打击,循环系统可能不稳定,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与否异常重要[1]。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全麻药物,作用迅速、消除快、毒性小,但镇痛效果较弱,大量使用时可能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氯碘酮也是一种静脉物,镇痛效果良好,而且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能够增加循环系统功能。有研究报道称,此两种药物合用于严重烧伤患者的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14~46岁,平均(34.1±2.4)岁,烧伤面积17%~63%,平均(42.1±2.6)%,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5~48岁,平均(34.4±2.2)岁,烧伤面积16%~65%,平均(42.4±2.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烧伤面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麻醉方法 麻醉前,所有患者行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心电监测测心率(HR)。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东茛菪碱0.3 mg。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和开放静脉通路。用平衡液以10 ml・Kg-1・h-1的速度静脉点滴。两组患者均采用微量泵匀速输注异丙酚,用量为120 μg/(kg.min),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芬太尼,用量为0.08 μg/(kg.min),观察组患者加以氯碘酮,用量为32 μg/(kg.min),20 min后,患者能够较好耐受手术时,分别改为0.04 μg/(kg.min)和16 μg/(kg.min)。

患者的拔管指征为:①呼叫患者,能够自动睁眼;②患者的吞咽、咳嗽反射恢复良好;③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6 ml/kg,呼气末CO2分压≤6 kPa。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MAP、HR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在插管后、手术后MAP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手术开始后、手术中继拔管后HR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其病程长,一般状态差,对疼痛多较敏感,术后要求早期苏醒以加快术后恢复等特点给麻醉带来一定难度。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使动脉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对循环功能不全的患者很适用,氯胺酮不使咽喉部保护反射消失,因此易于保护呼吸道通畅,对呼吸的抑制轻微,不增加气道阻力,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改变[3]。新的静脉异丙酚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它镇痛作用弱,难以单独完成烧伤患者的麻醉,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即能增加麻醉效能,维持麻醉平稳,在观察过程中,各种手术操作刺激时心率等生命指征的纪录几乎无变化[4]。阀下剂量氯胺酮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睡眠作用小明显,副作用明显减少,并能降低异丙酚的诱导量。而睡眠剂量的异而酚能弥补或加强阈卜剂量氯胺削的睡眠作用。氯胺酮台并异内酚取各自最小剂量就能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和睡眠作用,能满足小需要肌松的烧伤患者切痂、取皮手术的麻醉[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在插管后、手术后MAP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手术开始后、手术中继拔管后HR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较好,临床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彭庆明.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0):2531-2533.

[2]徐继海,徐红艳.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全身大面积烧伤后切痂术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23):40-41.

[3]刘莹,侯秀娥.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麻醉[J].中外健康文摘,2009,6(05):29.

[4]陈小汉,邹婷婷.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达唑仑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效应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01):63,74.

[5]余德华,陈文迪,楼静芝.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烧伤、大面积换药等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02):257-258.

上一篇: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及对策 下一篇:柴胡舒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肝郁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