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2-08-15 11:05:54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摘 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虚无等问题,因而,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体系,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应加强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文化渗透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群众的理想信念,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体系,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虚无等问题,因而,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文化渗透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群众的理想信念,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整合力与引领力

社会进步离不开先进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先进道德理念,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就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将之内化为公民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外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与实践行为。任何理论只有指导实践才具有真正的价值,“理论被群众掌握之后,才会变成物质力量”。[1]可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变成实践形态,这既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要求。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之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成为公民的价值目标、人生理想、社会信念和行为自觉,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准则。

所谓大众化就是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用之教育和武装群众、改造群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群众的精神武器与道德信仰。辩证唯物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实践是理论生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是否符合社会实践的唯一标准。同时,理论对实践有着反作用,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此外,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发展的动力,既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世界历史的推动者。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将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武装群众,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高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经得起社会实践检验的社会理论,是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也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因而,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群众的社会实践中,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所在,也是社会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多重意涵

(一)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日渐明显,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等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追求、价值信仰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多样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杂音,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泛滥,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遭到严峻挑战。因而,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民化、大众化,确保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融入体育、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形成广泛地社会共识。

(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成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国际形象的亲和力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力,其中,文化软实力主要指文化向心力、价值信仰、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社会道德观念等内容,而文化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观的认同及影响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当今世界,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文化软实力成了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着较强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是美国凭借经济、科技、军事优势以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各地大力宣扬美国的自由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等,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冲击。

也就是说,对内而言,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外而言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吸引别国认同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关键因素。[3]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用大众化、个性化、通俗化的方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主流价值观的文化感召力与思想影响力,提升社会主义理想的社会认同。同时,要从文化精神深处感召大众,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对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树立精神旗帜的现实需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意识总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多样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些意识主要表现在大众心理、民众观念、思想理论、学术派别等方面,这对活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纷繁变幻的社会思潮。因而,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前进树立精神旗帜,这对坚定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准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基于英语语言角度分析英美的性别文化 下一篇:《宠儿》的空间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