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新 努力实现民众住有所居

时间:2022-08-15 10:28:47

最近本刊记者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联合进行的“60周年 共和国部长访谈”系列活动。期间记者就稳定楼市和促进住房保障等话题,特别采访了与共和国同龄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部长――姜伟新。

记者: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作为住建部的部长,您承载着13亿国人安居的重任。尤其是面对如今的这样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您是否感觉到巨大压力呢?

姜伟新:自从担任住建部的部长以来, 我身感责任重大。我们部是最直接关乎民生的部门,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搞好住房保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要真正作好是很难的。到任后, 我一贯强调并践行的的原则是“多做少说”。每年我都会抽出相当的时间下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一年至少要去四、五次。每每看到群众住房困难的场景,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我心里,久久不能释怀,更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记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年发展过快,已经严重悖离了基本的市场规律。政府一直在强调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可是这些年来颁布的各种调控政策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不是说明房地产市场很难调控?

姜伟新:住房,既有商品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住房矛盾愈加凸显。自1998年我国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开始形成。房地产业很快扮演起拉动消费的重要角色。但是到了2003年以后,部分地区同时面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性问题凸现等问题。飞涨的房价,已成为百姓不堪承受之重。中国的房价又出现了大幅度攀升。既有刚性需求增加,也有土地供应、开发、管理和资金供应的问题。房地产市场调控当中有难度,比如未来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大,土地的相对有限等多重因素都使得房价还会有起伏,不过作为工作任务,再难住建部也要去努力调控!

记者:现在很多人对目前实行的住宅商品化政策提出质疑,认为它使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加大。您怎么看呢?

姜伟新:我们要发展,就要按着规律走。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中国的城镇化正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之一,世界都在瞩目。我国住房从1984年开始实施货币化,到现在25年了,进程比较快。人均的居住面积从原来的6.7平米到了如今的近30平米,不仅面积增加了,功能和条件也都改善了。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继续商品房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记者:住建部承担着满足国民住房需求,管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责任。您作为部长,是如何理解住宅商品化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关系呢?

姜伟新:中等以上收入者具有相应的支付能力,所以他们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房来解决。实际上从出现商品房开始,中央就考虑到仅仅商品化还是不够的,低收入群体需要扶持。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人群还是在总人口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他们的住宅需求不可能完全让市场去解决。帮助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这也就是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安居才能乐业”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我们住建部的责任就是努力实现广大民众都住有所居。

记者:去年中国的房价出现了一些调整,可今年又是一路飞涨。您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否正常?

姜伟新: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消退的大背景下,近来国内的房价又出现了相当幅度的攀升。这里有刚性需求支撑的因素,同时也存在各种市场力量不理性的原因。从我们住建部的角度讲,希望商品房的价格平稳,所谓平稳升不要升的太大,降也不要降的太大,波动不要太大、波动时间不要太长。从市场规律看,既然是商品房,既然是市场化,波动是必然的,能够做的、努力做的是让它平稳一点。房子是个特殊的商品。是商品,它就会按着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涨有跌,所以大家要上好“认识市场规律”这一课,买房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记者:保障性住房堪称民生工程的代表,充分体现了当前政府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您是如何看待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呢?

姜伟新:改善民生是当前政府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形式下,以保障性住房为代表的民生工程在中央的战略中也是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去年国务院颁布的10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措施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列首位。保障性住房是我们住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更能调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是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记者:那么住建部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呢?

姜伟新:我们从98年开始这10多年,保障房形式范围标准的制定都在边学习边制定中,当然现在是比较完善了。在今后市场化的住宅供应将占绝大多数,但保障性住房将始终存在,保障人群的份额将在8%左右。2009年到2011年的这三年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中央特别重视解决好民生中的保障性住房问题。我们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始终在强势推进,推动各地探索好的经验做法。今年,将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根据《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计划》,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77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83万户。

记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这也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和房价飞涨的重要动力。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姜伟新:中国的城市化,确切地说应该叫城镇化是个重要的课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将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可见这个问题的影响力之大。在我国地区间差异太大,发展上各个地方也有先有后,所以政策、规划、方针上都要总结。只有科学地统筹协调发展,我们的城镇化才能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记者:中国是人口大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满足国民住宅需求,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您认为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的住房政策体系呢?

姜伟新:说到中国的住房政策体系建立,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市场化的商品房,同时坚持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题,最终让人人都享有适当的住房。总的有三点:第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城乡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国家。现在城镇中有6.07亿人,所以城镇住房需求大,但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因此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住宅发展的资源代价。第二,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政策体系,即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齐头并进。第三,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加强对农民住房的政策研究和引导,城乡人口迁移、保护耕地等问题都要认真统筹对待。

姜伟新 与共和国同龄的部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今年也正在经历着人生的一个甲子,他与共和国同龄。这位出生于黑龙江的北方汉子人生阅历丰富,曾在农村插过队,七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3月出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长。

具备开发商经验、拥有发改委经历的姜伟新部长在工作中既展示出宏观管理的视野和胸怀,又显露着从事具体工作的智慧和才干,尤为重要的是他深知民生之多艰。行事风格低调、强调少说多做的他却在强势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面对涨跌两难的房价问题,姜部长最期望的是实现价格的平稳,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住有所居”。

上一篇:李春平:做最纯粹的慈善 下一篇:李冰冰:我用我的方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