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人无痕

时间:2022-08-15 09:47:48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可谓包罗万象、蕴涵古今,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

一、自然导入,营造氛围,在情境创设中实施课程育德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育德的基础。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和沟通心灵的桥梁。育德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必须做到动之以情。在实施课程育德的过程中,和谐育人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我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通过播放云南民歌《大理三月好风光》,同时配有云南民族特色的画面,加之深情的讲述,既吸引了学生,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云南的民俗风情,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距离拉近了,营造了语文育德的良好氛围。

二、设计教学,别具匠心,在备课设定中实施课程育德

精心备课,找准德育渗透的着力点,长期坚持。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教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诗歌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等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反感。要想让德育教育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不流于形式,广大教师就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三个场面: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按常规,是一个一个场面作赏析,我抓住三个场面的人物,通过品味、赏析细节、词句,彰显各类人物的生命形态,深深地感染学生。在备课中大胆处理教材,体现育德的重心。

三、主体突出,相机引导,在文本解读中实施课程育德

语文课堂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体现出“人文关怀”,“放射出人性光辉”。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缺一不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设定的问题,在文本解读中实施课程育德,不仅可以开阔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且有利于发现思想上的偏差,便于教师对症下药,及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在文本解读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德育生长点,相机引导。

语文教学是一个形象感知、情意感悟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文本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生命。语文课堂本就是一个充满感情、注重情感教育的地方。当我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少了爱心,太过自我时,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

《云南的歌会》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自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字词、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拨指导。在引导学生从年轻女人的穿着打扮中感受人物的生命形态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有无色彩描写的效果的不同,借助对比朗读,让学生形象感悟云南年轻妇女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引导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另外,我抓住契机,适时进行多元化评价,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当学生从年轻女人轻轻打一个吆喝中悟到她们的淳朴时,我说:“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我看到了你心中的阳光。”这些赏识不着痕迹,令人心旷神怡。当学生对第一次朗读不够满意时,我又耐心引导他们再读一遍,这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期待。通过以上种种形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

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这种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师生用情感拥抱语言,扑入语文的怀抱,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四、潜移默化,育人无痕,在大语文观下实施课程育德

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语文教师就应当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在大语文观下育德,让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

这堂课,我联系了学生周边的生活,比如:展示具有綦江特色的农民版画和永城吹打,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也有这样富有激情、快乐的生命情态,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启迪学生该如何对待生活。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生活态度有了变化。再加上我引用于丹老师的茶叶人生作结,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欣赏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语文课的教育是无痕的。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堂课,不仅仅是一声赞叹,一番感慨,一片喝彩,更多的是一次深思,一股进取,一生历练。这才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上一篇:基于Excel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学生成绩 下一篇:浅析篮球比赛中的攻击性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