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胃肠道疾病诊断的运用透析论文

时间:2022-08-15 09:25:01

CT在胃肠道疾病诊断的运用透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疾病的CT表现。结果患者经CT诊断,手术治疗后发现CT诊断对于早发现疾病的病变有很好的发现作用。结论CT诊断在胃肠道疾病的应用能是患者及早发现疾病,并能很好的预防胃肠疾病的癌变。

关键词:CT诊断胃肠疾病

胃肠道钡剂造影和胃肠内镜相互配合,可使大多数胃肠道疾病得到正确诊断,但尚不能认为全面诊断。

因为它们获得的仅是呈现于粘膜面的病理改变,以及通过腔内造影所反映的间接变化。CT检查原理则完全不同,它能直接显示器官及其病变本身,也能发现病变对邻近或远处脏器的侵犯,有其特殊的诊断价值。

一、胃肠道CT检查方法

1.平扫

在卧位或半坐位状态下直接进行CT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称为CT平扫。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可单独应用,如诊断胃肠道穿孔、异物等。亦常与增强扫描并用。

2.增强扫描

经静脉内注射(团注或滴注)碘对比剂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CT扫描,称为增强扫描。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静脉后,一般不与人体蛋白质结合,而是大量地分布在血管内,然后再进入各组织细胞外液,逐渐达到平衡。

3.动态扫描

动态扫描是借助于CT增强扫描连续地观察对比剂在组织内与病灶内反映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进而探索该病灶的病理特征。动态CT扫描可分为同层动态扫描与床进式动态扫描二种。

4.CT内镜(CTendoscopy,CTE)

用螺旋CT机对选定的躯体节段行体积采样后,数据经计算机处理,使用专门的软件,利用三维重建功能可在任意CT断面上进入任意大小的管道如胃肠道腔,气管、支气管腔……,向头端或尾端方向,在腔内循腔道“漫游”,显示该节段内任意腔道的内部结构,并赋以伪彩色,得到类似腔内纤维内镜所见的直观影像,称为CT内镜(CTE),目前该项技术已趋实用。

二、胃肠道CT检查的特点

传统的胃肠道检查技术是依赖腔内造影所获得的,能反映病变造成被检器官的病理形杰与功能异常图像间接地作出诊断的。而具有高密度分辨率的CT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借助于造影技术能直接显示胃肠道各器官本身及病变对其所造成的异常改变。为此,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CT有许多优点:①显示病变全面:由于CT检查能直接显示病变本体,它不但能显示胃肠道器官腔内的变化,还能观察到被检脏器壁层的形态改变,更能发现病变所造成的器官腔外情况,这对占位性疾病来说是极为有用的。②帮助定性: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CT衰减值(CT值)。CT可对显示的病变做CT值测量,从而帮助判断病变的性质是液性还是实质性,是均质性还是不均质性,甚至可做组织学定性,如脂肪瘤的诊断。此外,CT检查还可通过增强扫描(静脉内团注或滴注碘对比剂后做CT扫描),比较同一病变部位注射对比剂前后的CT值变化,以判断病变的性质与血供情况,是富血管性还是缺血管性,也有助于对病变作出定性诊断。③测量大小:传统的造影检查一般只能部分地勾出病变的形态,无法确定病变的真实大小。CT对不同质地(囊性或实质性)的占位病变都能完整地加以显示,因此就能测量病变的真实大小。④有利病变定位:横断面成像的CT检查,能同时显示出该断层面内的全部脏器结构,对疾病的定位诊断要明显优于传统的胃肠道造影检查,如腹壁切口疝患者,CT不但能判断疝入的肠段,发生疝的部位,更能根据显示的腹壁各层肌群判断腹壁缺损情况,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胃肠道造影时出现外来压迹极为常见,但通常仅能根据压迹的部位推理性地作初步假设。CT检查则能同时直接观察到造成压迹的器官或脏器的病变,如子宫肌瘤压迫盲肠和直肠。⑤恶性肿瘤做分期诊断:CT扫描对纵隔、腹腔、后腹膜腔及盆腔内的重要脏器(肝、胰、主动脉及大血管等)和增大的淋巴结同样也能加以显示,这对胃肠道恶性病变的术前分期诊断极有帮助,能对病变的扩展范围、有否癌栓、淋巴结的转移作出判断,可作出病变能否被手术切除的初步诊断。

参考文献

[1]郑芝国.消化性溃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45-649.

[2]邹晓平,许国铭,金震东,等.超声内镜术前判断胃癌TNM分期的价值.中华消化杂志,1996,16(增刊)∶43-45.

上一篇: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与核算浅议论文 下一篇:探究我国外汇监管现状及风险防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