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涉农专业毕业生路在何方

时间:2022-08-15 09:24:08

本期主题:涉农专业毕业生路在何方

背景:教育部门日前公布,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同比增长20万人,再创新高。其中,农科学生在近10年中由11万人增长到33万人,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编者:在我国平均每万名农民中大学生仅有1名,而美国为200多名。我国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仅6名,尚不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6。最近一条消息“农场年薪50万招不来农场主”,让人不禁要问涉农专业毕业生去了哪里?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大学生基层就业难扎根

这两年,年轻人“逃回北上广”的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其实,这种“逃回北上广”现象在我国已存在多年了,就是大学生到农村“初次就业”,然后纷纷回城市“再就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于政府、大学和大学生来说,都像是一个“美梦”,在现实中很快破碎。

分析起来,大学毕业生到农村走一遭,又心系城市,在我看来有如下原因。其一,基层单位,并不如上级政府所设想的那样,求贤若渴,并理解上级政府的政策精神,因此,对大学生人才,只是听指令安排接收,并没有想好怎样培养、管理、发挥他们的作用,于是大学生感觉备受冷落;其二,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基层单位并没有编制解决这些大学生的长远就业,因此,就是大学生在完成计划、工程服务期之后,想继续留下来,也比较困难;其三,政府部门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诸如基层就业学生考研优惠、考公务员优惠,给人的感觉就是,到基层就业是权宜之计,大学生的出路,还是要离开基层,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很难重视提高基层职业本身的吸引力。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

创造条件让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

在我国选调生数量,正以每年超过万名的速度增长,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项目也在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我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能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从落地执行效果来看,还存在许多缺陷,政策多而法律少、基层执行力度不一、缺乏实际配套方案支持、实施效果没有监控和约束等等。

一方面,通过完善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选择国家发展所急需的艰苦行业和产业;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宣传的途径和方法,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广大农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导毕业生树立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化。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德东:

涉农专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

我们曾做过一份调查,作为一所以农业为主的院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72%。他们大部分选择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动植物制药、生物制品、饲料、种子生产及营销、园林绿化等相关行业。其中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找到了创业方向。

像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的王洋在本科期间就与同学尝试创业,2008年研究生毕业时,与同学创办的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首批扶持项目。他们利用自身所学,研究无土草坪的栽培技术,边研究边实践,目前已经拥有环保型无土草坪生产、立体绿化专利3项。同时,他们还把无土草坪应用到婚礼、展会、工艺品等领域。

我认为,农学专业社会需求大,尤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为农业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而且涉农专业实用性强,自主创业有着更多的便利条件,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更适合创业。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成海钟:

鼓励学生致力于生态农业

如今的苏州农职院已不是简简单单教授学生如何种植、施肥,而是撬动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杠杆”。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有合作企业200多个。苏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农业企业和园林企业,处处有我校的毕业生,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像在胥王山文化生态园,从沟系清淤、种植吸附污染的水生植物,到有机栽培“青玉”与“荸荠种”杂交的新品种枇杷,再到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它的每一点成长都与我校师生有关。

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具有便利的回乡创业的地域优势。学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我相信伴随着城市化,生态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生态农业出发,学生将拥有广阔的新天地。脱掉农业院校即种田的“旧帽子”,涉农专业毕业生未来大有可为。

上一篇:农家书屋工程动态、时政速递 下一篇:寻找飘在乡村的打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