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儿输液的安全问题以及护理决策

时间:2022-08-15 09:12:09

门诊患儿输液的安全问题以及护理决策

患儿(特别是婴幼儿)口服给药往往不够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依病情需要而选择静脉给药,因此近年来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人次逐步上升。为了确保输液安全,我院对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对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医嘱因素: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医嘱存在缺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由于医药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商品名,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药剂量不熟悉;二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因新药配伍禁忌对照表目前尚未公布,无法核查,可因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2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成病毒唑,头孢噻肟钠被当成头孢他啶等。

1.3穿刺因素: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人员众多,环境嘈杂,工作量大且较被动,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有意见,护士要是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对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纠纷。

1.4药液外渗:10个月~3岁的患儿对注射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患儿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的现象,还有因家长照顾方法不正确或穿刺的原因引起局部药液外渗,而导致局部肿胀。

1.5社会环境因素: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往往一个患儿就医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家长反复询问,护士多次解释干扰思维过程,造成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影响操作准确度。加上儿科急症多,季节性强,特别是中午和夜间护理人员短缺,当护士沟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1.6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孩子一直倍受家长的宠爱,一旦生病更成了核心。家长由于紧张、焦虑,治疗中稍有不顺,性急的家长就会出言不逊。同时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1.7不重视健康宣教:孩子天生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间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便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但一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由此可能引起药液污染或其他意外。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容易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2安全隐患相应的对策

2.1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采取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护士收取输液治疗单后,必须将门诊病历医嘱与医嘱单核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有疑问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执行。

2.2规范输液流程:护士接到门诊输液单后,首先核对药房提供的药品名、剂量、用法、质量等,后填写输液卡;再交另一护士重新确认填写的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进行配制并签名。这样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3实行输液编号制度:对门诊输液病人在原来查对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门诊输液编号。收药护士在核对药物无误后发给病人一个号牌,并将对应的号码写在门诊输液单及输液卡上。家长拿着号牌在输液区等候。当轮到该患儿注射时,护士不仅对其姓名、药名、剂量、用法进行核对,同时收取号牌进行再次核对并签字,防止错用药物。我院自实行门诊输液编号制度以来,没有再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2.4改进输液室的设置:执行24小时在班制的特色服务,病人任何时候到达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给一些脱不开身的家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治疗氛围,在输液室配备了电视机、舒适的病床及输液椅等,改变了传统的白色工作服为粉红色的护士服,降低了患儿的恐惧感,增加了护士与患儿的亲和力,从而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5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随着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新药的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要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常见疾病的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并创造机会让护士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班的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2.6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进一步实施,人们运用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静脉穿刺时,患儿家长都希望能“一针准”。因此,护士就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进行沟通。往往护士们对患儿的一句鼓励,一个的动作,配以发自内心的微笑,无意中就会缩短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和对整个治疗过程的认同感。同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要敢于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在压力大、工作繁忙的门诊儿科输液岗位上,如果能够正确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宣教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注射前应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及其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注射过程中,护士巡视时,要帮助家长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等。另外,在输液留观室备有各种儿童读物,墙上还贴了很多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感,使患儿在气氛融洽,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3体会

综上所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我院门诊输液的特点,制定了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儿的巡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活动。取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有效保证输液的顺利完成,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上一篇:骨干班主任学习个人体会 下一篇:动漫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