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化学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时间:2022-08-15 07:30:07

民族地区化学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从事民族地区的化学教学工作近五年了,历届的学生都说这样的一句话“数学难,化学然,物理的公式记不完”。总是感觉化学课知识点多且碎,很难记忆,或是记不准确,努力地记住了,前后的知识点又构建不起一个完整的网络,导致做题的时候又不会应用,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对于化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教学困惑

困惑一、学生听的兴趣不高,我也经常受其影响,总想改变学生散漫的学习状态,却屡屡失败。

困惑二、上课似乎是在罗列知识点,虽然知识点是讲全面了,但本应很生动的化学课却成了枯燥的灌输课。

困惑三、考点少但文字多的人文知识课,比如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合成材料等等课程,我都不知道讲些什么东西好。知识点一下就讲完了,而课一节课才上了四五分钟。

困惑四、学生考试也不是那么理想,虽然中游的学生很多,但冒尖的很少,也就是很少有考高分的。学生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很差,碰到没讲过的题,一般是没办法解决。

困惑五、化学实验课纪律差,虽然积极性较高些,但是态度不端正,动手能力差,效果不明显。久而久之,教师对实验课也比较怠慢。

二、解决对策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一个过程,它是逐渐形成的。对身边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如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钢铁为什么会生锈?食物为什么会腐败?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化学找到答案。只有当你不断体会到认识过程的快乐时,你才会萌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会越来越大。

2、做好每一个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中化学课本上,既有选做实验又有家庭小实验,在这基础上补充了探究实验。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既可亲身体验到实验过程的乐趣,又能体验到同组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的氛围;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又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就是提倡学生间的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重视,要认真,绝不可轻视。

3、逐渐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与你以前开始学习的物理、生物等学科一样,化学学科也有其独特的学科语言和科学思维方式,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都是化学的常用术语。作为初学化学的同学应下功夫牢牢掌握它,这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说到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通过不断的学习,你会逐渐领悟它的内涵,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使你的眼界更加开阔,认识更加深刻。能力逐渐提高。

4、认真研读化学教材

认真研读教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住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布局。每个课题中都安排有“资料”,“化学?技术?社会”栏目介绍了与学习有关的化学史或联系实际的知识,都能助你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了解;另外每个单元后都有“完成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的栏目。这更有助于你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总之,教材是你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5、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就是强调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而奠定基础。我们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多有依赖性,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怎么讲就怎么记,从不去提问题或多方的思考,久之就易养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习惯。怎样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呢?首先在学习中要提高自觉学习的意识。如有的单元就可以阅读自学,通过自主学习材料内容来解决相关问题。在学习中要多思、深思、广思,并且善于质疑,联系实际去理解、认识、掌握知识并去运用。自立学习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更是时代的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

6、联系生活实际

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它才会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充满化学,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相联系,你就会感到愉快而亲切,学习劲头会更足,当然效果也更明显。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内容丰富多彩,对同学们来讲既充满诱惑,又充满挑战。学习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只要你坚定信心,充满主动性和创造性,你一定会在缤纷的化学世界中自由遨游。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化学教学工作的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愿与化学同仁共同努力,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学成绩。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初中生物课改中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