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7:03:49

“节外生枝”引发的思考

在一堂数学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创设情境后,我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3-9”,然后让孩子们借助小棒摆一摆,接下来就进入了汇报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回答。

“因为9+4=13,所以13-9=4。”“我把13看成10和3,10-9=1,1+3=4。”“把9看成3和6,13-3=10,10-6=4。”他们的算法可真不少,我肯定地点点头,刚想按照设计好的环节往下讲时,忽然发现一名女生想举手可又犹犹豫豫地缩了回去,她是我班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难道她还有其他方法吗?这可是鼓励她发言的好机会呀。于是,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就要说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

“老师,我还有不同算法”,这位女生站了起来,她的声音很小,显然有些不自信,“老师,我是这样算的,我用9-3=6,再用10-6=4”。“这怎么行啊,明明是3-9,怎么能倒过来减呢!”一名同学大声地反驳。“是啊,老师,她的算法肯定不对”,很多同学都大声说道。教室里一片沸腾,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争论声此起彼伏。

“老师,虽然不能倒过来减,但这样算的结果却是正确的。”这名女生疑惑地看着我。“对呀,老师,结果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孩子们,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问题很好奇,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好吗?”之后,我让学生4人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有几位学生欣喜地举起了手。

“我们小组举了几个例子,比如:12-9、14-9,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李尚说的方法和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找到原因了,我们发现用9-3=6,其实就是说,3-9不够减,3和9相差6,用10-6=4。”同学们恍然大悟。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但孩子的收获颇丰。这节课也给了我不少体会。

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独到的见解。当我发现学生想回答而又犹豫时,鼓励她,让她放下思想包袱,唤醒她的自信和潜能。案例中,这名女生的回答来得出人意料,触及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因而引起哄堂大笑。但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处理这种情况,巧加引导,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如果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这位学生的创新萌芽就会被扼杀,全班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创新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善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进行融洽的交流,哪怕是异想天开,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在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空间。

小学生的创新活动一般是低层次的,由于受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往往是幼稚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常常是不完善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荒唐可笑的。但我们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案例中,这名女生的算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她却说不出理由,我对她这种算法并没有给予否决,而是让她明白,她的这种算法非常有意思,正是她的这种新奇的算法,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激起了大家探索的兴趣,为她树立了自信心。

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呵护学生自主思维的自信心,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立体、开放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充分展开数学方法的渗透过程,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才能使课堂充满灵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推理、想象,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独立去想,动手去做,大胆去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上一篇:服装结构设计与信息化教学创新 下一篇:高职数学函数和极限课程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