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X”构建大凯里格局

时间:2022-08-15 06:27:16

凯里制定“622+X”计划,有效拉动二龙、万博、鸭塘、下司、未来城、龙头河等6个片区+清水江、巴拉河沿线“两线”景观打造和提升,全力推动20个重点工程,同步抓好若干个其他重点项目。

“山江公园市”建设是凯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举措。

科学布局 明确责任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打造、高速度推进,凯里按照黔东南州委常委会确定的“两个率先、三城建设”战略定位,围绕打造“山江公园市”,各方面工作已呈现出大谋划、大提升、大跨越的良好态势。

“山江公园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把现阶段所做的工作全部纳入进去,通过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良好局面。

以“公园市”的发展思路,做好全域布局规划。凯里路网发展非常迅速,但规划覆盖还不够完善。当前,把能纳入城市规划的区域按城市新区规划,不能纳入的区域按公园规划;暂时不能开展城市建设的,先纳入公园范畴,比如农业公园、体育公园等,用公园市的理念覆盖全域。

按照“622+X”总体布局,大手笔推动片区建设。根据“622+X”计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片区推进”的工作思路,凯里市将“山江公园市”建设划分为“六片+两线”予以推进,全力推动20个重点工程,同步抓好若干个其他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二龙、万博、鸭塘、下司、未来城、龙头河等6个片区开发和清水江、巴拉河沿线“两线”景观打造和提升。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凯里―山江公园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六片+两线”建设工作指挥部。对20个重点工程、尤其是迎接2018年全省旅发大会的7大重点工程,明确工作专班,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加强资金筹措,创新运营机制。组织市城投、市文旅投、市交建、海峰市政、开元城投等国有平台公司以集团化作战的方式,负责旅游项目,促进旅游项目有序推进;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出台鼓励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促进旅游企业发展壮大;以发行债券、基金、争取国家补助和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成功发行停车场专项债、凯里文旅司私募债,成功申报了全民健身中心、城东绿色公交综合体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

完善路网 全域发力

当前,全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我省正大力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州委州政府全面推进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凯里顺势而为,着力建设“山江公园市”,打造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和黔东经济增长极。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山江公园市”,交通是关键。

“十三五”关键之年,凯里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总目标,坚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以大交通构建凯里都市经济圈。

就全省而言,凯里紧邻湖南、广西两省,是东部沿海地区进入西南,四川、云南两省通往华东、华南的交通要地。处在西南三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上。属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中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就全州而言,凯里东抵台江县,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县,北抵黄平县。凯里既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又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

因此,P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国际经验,中心城市有效组织经济、社会与空间活动的地域范围扩大与形态重组,构建都市圈与如何提高城市地域的发展质量及综合竞争力,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从空间规划看,以引入都市圈的概念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建立以凯里市城区为核心,与周边“1小时经济圈”内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通过资源的集聚整合,建成黔中经济区极具竞争力的重要版块。

“凯里都市经济圈”如果实现,对于凯里以“山江公园市”为核心的全域旅游产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推手。对外东西南北可迎天下客,对内全域公交实现重点旅游景区全覆盖。

目前,凯里正在协调推动到都匀的城际铁路落地建设,力争建成凯里通用机场、环城高速、凯里至都匀城市干道等一批外部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火车站至旁海景观大道,完成城东、城北、开怀、鸭塘、下司、炉碧等片区路网和高速西出口改造移位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建成旁海航电枢纽工程,加快推进境内清水江航道建设,推动内河水运发展;科学布局城市客运站,推动城内客运站有序外迁;突出抓好城市停车场建设,解决停车难问题。

夯实基础 做大格局

近年来,凯里一直在夯实全域旅游基础,不断做大旅游格局。

为将凯里打造成为最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把清水江打造成为凯里―麻江的城市风光带,凯里组织编制了火车站至下司清江路两侧节点景观规划设计,范围包括下司古镇到凯里火车站,沿清水江而建,总长度约20公里,涵盖两岸总用地面积约22.57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滨江大道城市景观带依托独特的山水格局与自然景观,以城市旅游、滨江休闲为核心,沿江建成7大功能片区(城北的“形象展示区”、龙头河段的“商务办公区”、普舍寨的“文化旅游区”、青虎寨的“文化创意区”、镰刀湾的“休息娱乐区”、同心村的“生态科普区”、下司古镇的“体育休闲区”),形成“一带、七片区”的景观总体布局。《规划》的编制对清水江沿岸的开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清江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价值,同时对清水江沿岸的开发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很好地维持了清水江的生态平衡。

通过精心打造,清水江风雨桥已成为凯里市地标性建筑和旅游观光的景点,是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风雨桥;滨江大道城市景观带集休闲、健身、娱乐、赏景多功能于一体,小径回廊曲折悠然,常绿植物点缀其中;休闲景观工程建有旱喷映画、水舞滨河、映画水幕、水帘瀑布等景观。

同时,凯里市全面启动小高山公园、金泉湖市民康体休闲公园、开怀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二期项目、苹果山城市公园、罗汉山公园、大阁山公园、滨江公园、凯棉松山休闲公园、奋达广场、市行政中心广场、二六二环岛广场、上马石广场、西出口广场、东出口广场、佳禾盛世广场“8+8”公园广场项目建设。目前,大部分公园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其他公园、广场的建设正稳步推进中,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

接下来,凯里拟投入30亿元,规划建设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国内外一流的奥体中心、会展中心、非遗展厅等,积极谋划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凸显“苗侗明珠・山水凯里”的特质与魅力。(作者系凯里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 蒙 B)

上一篇:果树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下一篇:从量变到质变:英语写作能力整合式发展路径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