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纺纱厂

时间:2022-08-15 04:53:37

一朵小小的棉花如何成为一米米的坯布,这似乎是纺织行业里最基础又最奇妙的问题。纺织院校的纺织专业基础课里有一门课程叫做《纺纱学》,就是讲述棉花变成棉纱的全流程。

目前,《纺纱学》配套实验教学里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纺纱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工艺参数更改及维修操作复杂。纺纱实验课程里学生多为分组实验教学,一人操作多人看,效果不理想。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建设了一套数字化信息化纺纱系统教学实践平台,给纺纱实验教学课带来了福音。

自主研发培养学生

数字化信息化纺纱系统教学实践平台是由天津工业大学教师自主研发的,由信息管理系统和六大控制系统构成。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网络媒介实现远程监控工作,操作者只需安装客户端就可以实现:控制系统包括:梳棉机、并条机、精梳机、粗纱机、细纱机、以及并捻联合机共6台小型数字式纺纱设备,其性能完全满足纺纱实验和上机实习等纺纱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该平台的开发负责人马崇启教授介绍,这套教学实践平台从2000自动织样机的研发开始到2010年信息化系统基本建成整整用了10年,里面倾注了包括他在内的八位天工大教授的心血,实现了学生每人一个工艺,从原料到织物全流程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马教授介绍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能够上网的计算机上完成产品的设计,并将工艺参数下载到相应设备上,做到学生每人单独设计一种纺纱工艺,并按纺纱工艺顺序上机操作,独立完成纺纱全工艺过程的上机操作,实现了CAD与CAM的集成与单人独立全过程实践。

平台控制系统里的6台纺纱设备体积都比实际生产的大设备要袖珍的多,进入天工大纺纱实验室可以看到30m2的空间里规规矩矩的摆着6台纺纱设备,每一台均由电脑控制,俨然一个现代化纺纱厂的缩影。

成果丰硕校企受惠

马教授介绍,此实践教学平台已在天工大纺织专业实践教学中连续应用三届。根据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多数表示学生普遍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设计实践能力强,特别是适应现代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强。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历年均达到95%以上。同时通过这一平台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参加的各类专业科技或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应用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纺制的“狐狸绒纱线”获得最佳创意奖。

除了天工大,全国还有13所设有纺织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如: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苏州大学等使用了此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平台的快速出样优势也吸引了纺织行业的企业,目前已有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天津田歌纺织有限公司等30余家生产企业使用了天工大的数字化小型纺纱及织造设备,用于企业的产品研发,提升了企业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该平台的应用,完美的解决了原实验设备因受场地、资金等条件限制造成的资源不足、系统不完整的问题,实现了纺织工程专业的综合上机训练,小型设备应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控制技术,解决了实验设备更新换代慢、技术应用滞后于实际生产设备的问题,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对接,而且数字化设备不需要更换硬件即可调整工艺参数,利于学生实践并掌握纺纱生产工艺。

上一篇:飞扬创意魅力 彰显时尚新势力 下一篇:承继染织文化 需要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