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15 04:25:01

禽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禽肉已经成为我国第2大肉类消费品,随着禽类饲养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兽药,导致兽药在禽体内的高剂量残留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探索对禽肉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的苏丹红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分析法,核酸适体技术,人工模拟抗体。

关键词:禽肉;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86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79

禽肉因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低热量、价格低廉,是国内外消费者最青睐的食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禽肉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15年我国禽肉占整个肉类消费比例高达18.4%,已经成为我国第2大类肉类消费品[1]。但是在禽类饲养过程中使用大量兽药来预防疾病以改善产品的品质、增加产量,然而乱用兽药、不合理地滥用导致兽药,导致禽体内的高剂量药物残留,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而且影响我国禽产品的出口,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控制禽类中兽药残留,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因此探索对禽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我国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苏丹红药物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欧盟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如下优c:适用范围宽。无论何种形式的样品,都可以用本标准对食品中药物进行检测。高提取率。对于纯油基的样品直接用正己烷溶解,可使提取效率达到95%;而对于水基的食品,用水和丙酮分散,再用正己烷提取,也可使提取效率在85%以上。高浓缩倍数。首先获得纯净的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然后以任意比例进行浓缩,进而可以获取纯净的目标化合物,这样既可大大降低检出限,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利用本方法可以除去内源性干扰,也可以发挥出色谱准确定性及定量性的优势。

2 化学发光分析法

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CL)就是基于化学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化学发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方法不用复杂的光源和色散装置设备,因而避免了光源不稳定性,避免了散射光、杂散光的干扰。本方法的检测背景低,具有分析快速、灵敏度高(10-10~10-21mol/L)、设备简单、线性范围宽(3~6数量级)、所需要的仪器检测费用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在线快速检测化学发光分析法,为快速检测禽肉中兽药残留提供了新的方法。

3 核酸适体技术

核酸适体的功能类似于抗体,类似于抗原-抗体的结合,主要是通过重复筛选与扩增,一些与靶物质不结合或者亲和力较低的DNA或RNA分子被洗脱,亲和力较高的DNA或RNA分会随着扩增而纯度不断增加,但是适体有优于抗体的特性:适体的亲和力更强;适体的靶分子范围非常广泛;适体的稳定性更高。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核酸适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抗生素的检测、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激素及其他促生长类药物的检测、其他非法添加剂药物的检测,随着核酸适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 人工模拟抗体

人工模拟抗体就是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高分子聚合体, 是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制备过程是模仿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机制,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结合,在适当的温度下由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一个高度交联的刚性高分子,在聚合物的网络结构中留下了与模板分子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立体孔穴从而表现出对模板分子的特定配位识别效应。人工模拟抗体以其对目标分子的高度识别特性和强的环境耐受能力,使得它更突破了免疫学中生物抗体的限制。因此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以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到禽肉中兽药残留检测中来。

5 结语

以上几种检测禽肉中兽药残留的技术在该领域内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但是这几种方法各自有不足之处。因此,人们对于禽肉中兽药残留的检测研究仍会不断的持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新型检测禽肉中兽药残留的技术会取代原来传统的检测技术而在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秀红,李威,罗宿星,等.禽肉中兽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教兴农,2014,40(11):101-102.

上一篇: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对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普洱茶中微生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