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农村精神文化论文

时间:2022-08-15 04:01:56

新型农民农村精神文化论文

一、培育新型农民应成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核心

培育新型农民主要是针对传统农民而言,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最为艰巨和伟大的历史任务,更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重大任务。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力量,也是发展生产的主体。所以中国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农民,主要的依靠力量也是农民,所以“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及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事关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因此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应该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来开展相应的内容培育,主要针对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来设计相应的建设内容,是各项内容能够有的放矢,解决农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是我国各项工作追求的终极价值。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中,因为依靠和服务的主体都是农民,因此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切实做到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传统农民转化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我党提出的新型农民概念是对我国农民在新时期的新要求的具体体现,如何真正实现农民向现代转型,根本的途径只有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的各项基本素质,使之实现由内而外的转化,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中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农村发展的力度,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农村物质文化生活在日益丰富的同时,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滞后。相对滞后的农村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培育新型农民的严重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精神文化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新型农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我国长期以来在农村的文化和教育建设投入相对不足,致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存在一系列问题:长期严重缺失、落后简陋、年久失修等等,造成大多数的状态是“名存实亡”。农村文化设施是农民文化生活的物质基础,而农村文化设施的缺失致使农民难以正常展开文化活动,这就难免会影响农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压缩了农民提升自身素质的空间,最终阻碍了新型农民的发展。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下导致新型农民在文化素质上的低下。在我国农村由于地区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在内占到绝大多数。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只能成为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缺乏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素质,因此距离新型农民的“有文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村专业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机构不完整,致使农民缺乏技术及管理能力,这与新型农民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农村的技能培训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培训机构数量少,农民数量众多,两者之间形成巨大差额,无法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农民需要实际操作层面的培训,但培训方面却理论知识偏多,实用性差,较难掌握,致使农民不能掌握到培训内容,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只有理论授课,实践环节缺失,致使培训最终实用性丧失。

三、通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培育新型农民的方面,因此当务之急就是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加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首先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民精神需求的新型文化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教育服务功能。建立县乡村三级立体式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是第一级,乡镇文化站是第二级,村级文化室,文化室、活动室、阅览室为第三级,其中应加强第三级建设,农民应该足不出村就能阅览图书报纸杂志、进行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级文化部门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争取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既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又能提高其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其次要积极加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农民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要靠发展农村教育来实现,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尤其是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其满足新型农民“有文化”的需求。最后还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适应农民要求、服务农民需要、手段方式多样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各个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种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培训的重点是要全面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文明素养,以满足新型农民“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总之要通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让农民真正的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作者:李素玲单位:河北联合大学社科部

上一篇:国际化摄影艺术论文 下一篇:传统节俗诗词酒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