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酷科技打造最酷奥运

时间:2022-08-15 02:45:11

以最酷科技打造最酷奥运

2007年4月27日,万钢走马上任科技部部长,一上任就面临“如何利用科技打造北京奥运”这一举世瞩目的课题。如今2008北京奥运已经完美谢幕,万钢是如何看待他和他的团队打造的最酷科技奥运呢?

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

2 0 0 7年,在大连举行的研讨会上,万钢的“最酷的科技论”赢得了全场听众的掌声。而对应这个“酷”字的,则是历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

杨澜:您是第一个用“酷”这个词来形容“科技奥运”的。

万钢:对。

杨澜:在你的想象当中,最酷的奥运会应该是什么样的?

万钢:我觉得最酷的是我们的科学和技术,能够运用到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和运行之中去。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说运动员进入了奥运村,住进了自己的房间,他打开水龙头,有热水,但是这个热水不是用煤加热的,而是用太阳能加热的;他进了房间很舒适,这个空调不是直接的风吹,而是地热能和污水场处理循环所多余的能量;当他们走进水立方的时候,那些神奇的灯光表现,使用的是最节能的半导体照明,所耗电量,只是一般白炙灯的25%;当他来到草地上,看到一片绿叶葱葱的时候,他也许不会想到,这是我们将白天的雨水收集起来,并作了清理以后灌溉的结果;如果他坐上我们的汽车,在奥运核心区畅游,他会感到一种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的技巧的结合……我想这个酷,可以用我们中国人的老话来说,叫“天人合一。”

新能源汽车亮相奥运

在本届奥运会,各种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可谓比比皆是。而众多技术中可以最直接体现“科技、绿色、人文”这一主题口号的项目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超过500辆的零排放汽车带给各国运动员和观众全新的体验。而这一项目,也是万钢多年心血的所在。早在1999年,万钢带领中国留德汽车工业博士工程师代表团回国考察时,就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并提出中国汽车产业要跳跃式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个切入口的建议。

杨澜:当时电动汽车并不是最被看好,为什么你会把它提出来,作为我们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

万钢:一方面是能源的匮乏;第二方面是环境的影响;第三方面,汽车的发展,它必然要走一条清洁的道路。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还不太完善,但是这个不完善,也有它的好处,包袱比较轻。所以在这个阶段上,能够迅速地跨出一步,是会有很多优势的。当时科技部的领导,特别强调这件事情可能是一个“十年磨一剑”的事情,可能你今天做了,10年以后,并不一定就是世界上最时髦的东西。但是,它有一天,会成为世界支柱产业的最大的技术转型和技术变革。而到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我们可能要走一条新的再次引进的道路。

杨澜:当初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以咱们中国现有的财力,还不如进行现阶段技术的转型,或者是一些改良,这已经挺好了。我们花这么多钱,去研究一些未来的技术,是不是适应我们的国情呢?

万钢:解决目前的问题和解决未来的问题,都是科技所要重点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解决未来的问题,对于科技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说电视机,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时,发现世界上彩色电视已经很多了。于是我们就引进彩电技术,可刚布完这个局,突然发现背投又是一个潮流。

“超越一号”横空出世

2000年,在科技部和同济大学的邀请下,万钢离开了曾效力11年的奥迪公司,回国发展。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万钢和他的团队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试制成功了第一辆燃料电池原型车――“超越一号”。

杨澜:“超越一号”出来的时候,是你自己开的,是吗?当时那个车比一般的车要重300多公斤,怎么会重这么多呢?

万钢:不止,差不多要400公斤。

杨澜:那车还能开得动吗?

万钢:开得动。那是7年前了,我们的“超越一号”开出来的时候,还没有车身,就是一个空壳。我坐在上面开。那个时候我们的燃料电池只能发出20多个千瓦,现在能够有50多个千瓦。那个时候我们用的锂离子电池,也很重,功率也不大。整个车子很重,再加上我们又搞了一些设计,怕它到时候断掉,所以开起来特别小心,就像自己刚刚诞生的孩子一样,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前些日子,我又开了新一代的燃料电池车。

杨澜:这是几代了?

万钢:这已经是第五代了。

新能源汽车的初体验

对于北京奥运会来说,所有的国人都渴望办成一次举世无双的盛会,而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生事物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它的使命,则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2007年,清洁能源汽车在“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大雨中接受一次严苛的考验。而这时,万钢虽然身在福建出差,但手中的电话却不停地为他带来最新的消息。

杨澜:您当时在哪儿?

万钢:我当时在福建出差,天降倾盆大雨。大雨、慢速度,这是对它们一个很大的考验,要能够防水。在测试赛中,新能源汽车还是出了一个小小的差错,掉队了。

杨澜:跟错车了?

万钢:是啊,绕了一个大圈,这是个意外。所以我说,这是对它们的考验。任何一个新新事物,它都可能有缺陷的。我经常跟大家说,我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的时候,犯过很多错误。很多事情我从来不隐瞒,但是同事们听了以后,都说万博士你也是人嘛。所以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我们所有搞科技的同事们,我们要允许失败,要宽容失败,要正确地面对失败。出任何问题都是可能的,但是一不能气馁、二不能掩盖。真实地去找问题,这是最科学的态度。

不是为了作秀

2008年8月8日,在奥运会的核心场馆区, 第一次实现了奥运会有史以来的公共交通零排放,500多辆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承担起奥运村范围内客货运输的作用。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通过这个舞台,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清洁能源汽车,而且也能让世界了解到更多中国科技的发展成果。

杨澜:您怎样看待这样一种疑问,就是说中国人为了奥运会,可以不计成本地向全世界展示科技成绩和绿色奥运的理念,这会不会是“作秀”呢?后奥运时代,这些技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惠及普通的百姓呢?

万钢:“秀”肯定是要作的,而且奥运会本身就是“秀”,但我们不是为了作秀而作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推动这个新能源技术。

杨澜:能不能告诉我们在奥运会期间使用的这些燃料电池,或是电动的公共交通工具,它们比一般的交通工具,在生产成本上要贵多少?

万钢:不同的车是不一样的,我们举最能够接近市场的混合动力客车和轿车,它们能够节能25%到30%,成本大概要贵20%到25%。我们说的充电的大客车,尤其是采用锂离子的充电的大客车,它1公里用1千瓦电,一度电在晚上充的时候,也就是3毛多钱,它能开1公里路,100公里也就是30多块钱吧。

上一篇:郎咸平对“中国制造”痛心疾首 下一篇:香港通胀续高升发展旅游当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