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制造替代中国制造?

时间:2022-08-15 02:44:09

东盟制造替代中国制造?

11月份南方数起工人罢工事件,与东盟息息相关。中国投资到了实行远交近攻的时刻。

企业纷纷外迁至中国的邻居――东盟国家,引起了大陆南方劳工抗议。东盟似乎正试图抄底中国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新主人。表象令人忧虑,背后却又为中国经济战略提供了两大天机:产业转移升级和整合东南亚。出口下滑的劳工抗议

11月下旬,东莞市黄江镇裕成制鞋厂约7000名工人罢工。这家为耐克和阿迪达斯供应鞋类产品的企业工人反对管理层的决定: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的契机,准备将部分生产线往东南亚转移。在此之前,鞋厂的“东家”――台湾宝成集团在越南、印尼等地的工厂已遍地开花。

同在11月,相邻不远的深圳也发生多家代工企业罢工。

深圳和东莞是大陆南方两大出口中心,受到欧元区债务危机和美国复苏乏力的拖累,广东代省长朱小丹最近担忧地表示,今年10月份广东出口环比下降9%。

随着出口订单下降,“过去一周劳资纠纷加剧,这可能是2010年夏季以来最大幅度的劳资纠纷事件激增。”总部位于本港的劳工维权组织“中国劳工通讯”的杰弗里・克罗塞尔(Geoffrey Crothall)说。

11月23日,汇丰(HSBC)公布: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回落至盛衰分界线50以下,报48,创下32个月来低位,制造业活动大幅放缓。

高盛董事长吉姆・奥尼尔日前直言,在欧债危机之前,中国贸易顺差额占GDP的10%,现在则只占2%左右。中国工资水平最近在上涨,这将造成一种后果,即中国不再是低成本的制造地和出口地。美国和其他地区经济体对此也都形成共识。

东盟制造替代中国制造?

大陆制造业在收缩,相比之下,今年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猛增,头7个月,外商直接投资申请的净值达2050亿泰铢(合67亿美元),比上年多了一倍。

同样,国内不少企业也开始将投资的目光聚集到了东盟这块黄金区域上,2011年10月,中国啤酒企业大佬――青岛啤酒决定投资东盟,在泰国建厂,开始实现“东盟产”。该月L7日青岛啤酒(泰国)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曼谷举行,泰国前副总理出席。之前今年1到8月份,据泰方统计,中国在泰国的投资已经达到了8.3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投资总额。

在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张毅博士看来,青岛啤酒正在采取“先建厂后辐射”的一种模式,通过泰国生产基地的建立,能够实现“泰国产,泰国销”。这意味着突破关税的贸易壁垒,缩短物流链条,提高产品的新鲜度,更快地响应和服务市场,从而在东盟贸易区内可以较低的进口税进入区内国家,进一步渗透东南亚市场。

中国企业看重东盟市场,显然有劳动成本的考虑。“我和同事在越南调研发现,很多原来在广东东莞的企业已转移过去,其动机很简单,越南的劳工成本低,约100美元,而在东莞,不仅劳工成本高,而且还很难招到人,其他水、电、土地等成本都大幅度提升,企业家当然会选择离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说。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东盟正进入人口红利期,据暨南大学调查,东盟年轻人的比例比中国高得多,这似乎表明:随着劳动者数量和消费支出不断增长,该地区的高速增长可持续许多年。

目前,东盟各国领导人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创建一个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包括构建一个地区性的产品和服务自由市场,实行统一的投资规则和针对专业人士及熟练工人的统一签证制度,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

北美贸易协定的3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经过几年发展,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成了美国的制造业基地。加拿大10人中大约有6人从事与汽车业相关的工作。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几年后,东盟一些落后国家是否会像加拿大、墨西哥那样,将世界工厂的宝座搬到东南亚去?

中国向南还是向西?

东盟紧挨中国大陆,却不是中国的后花园。尽管美苏双方势力的消退使东南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但东盟国家对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输出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磨灭,双方关系微妙、紧张,其中以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最明显。20lO年12月,中国隆重宣布从东中西三线计划修建连接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新加坡的泛亚铁路后,在东南亚掀起惊惧。

中国在对东盟的传统经营上,更多是政府机关在亲力亲为,并未体现出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上的中心地位。湄公河血案后,见不到当地中资企业圈在协力解决。

与东亚东南亚地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蓝海战略的重要一环,该如何与东盟进行经济整合?

东盟是个充满罅隙和漏洞的联盟。斯坦福大学东南亚论坛负责人唐纳德・埃默森表示,与中印两位巨人邻居不同,东盟没有“原生性认同”感。“东盟是由外而内、自上而下产生的,它先有名,它的‘实’还在形成之中。”

这就为外部力量的楔入提供了足够多的空间。

对东南亚,中国若保持单纯商品出口的贸易关系,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依旧放不下警惕。

日本为中国提供了资本战略渗透的榜样。长期来,偏远一隅的日本―直在东盟精耕细作。今年泰国暴增的外商直接投资,一半来自日本,按泰国现有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衡量,日本是遥遥领先的最大投资者。

在很长时间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将目标锁定在欧美等市场发达国家,由于只能以出口贸易、定牌生产等方式经营欧美市场,国外地位并不稳固。而在沿海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过程中,官方又一直呼吁向中西部转移,忌讳谈向近邻转移。但与海运成本相比,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内河航运都将大幅提高物流成本,而且一直西移,离欧美消费世界就越远,不利企业。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南亚国家的海港城市显然更具优势。而在这一点上,有些中国企业开始行动了。正如张毅博士表示,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全球布局上恰恰走了这样一条从欧美到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路线图,提前走出了一条“先市场、后建厂”的道路,先集中力量,加大海外市场的营销力度。同时,顺理成章地开始在东盟正式试水投资建厂。

在大陆产业升级迟迟未有突破下,中国资金如泥浆般转而注入东南亚,既为自身转型带来缓冲,也容易占据东南亚行业制高点,进而为自身国际化升级搭好跳板。由于目前大约一半的全球经济产出来自新兴市场,未来的跨国企业培育于新兴市场。

随着大陆企业进军东南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完成中国投、东盟产的前后院整合。

上一篇:中国与中亚之间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下一篇:中国道德解体的根源